“这个蠢货……”
眼见,老夫人并未像往常那样,一句话不重复地将人给贬低到尘埃里,反还气得脸红脖子粗,半晌都没能顺利地将到了喉咙的话说出来,傅佩瑶忙不迭地轻抚老夫人的胸口,安抚道:“奶,你别生气,其实,这件事还有缓和的余地。”
“目前,锦荣候府虽得到了消息,并将注意力放到了安国公府里,但,这些事情牵涉的人太多,这些人也都不是好招惹的,即便他们有着通天本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查清事情的真相,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眼下,咱们需要做的,就是赶在锦荣候府查到大伯娘和大表姐,又透过她们,追查到二姑母和梦表妹身上之前,将一切指向她们的痕迹清扫干净。”
……
说着说着,傅佩瑶就忍不住心里那越发浓郁的嫌恶和烦闷等情绪,再次发挥出自己那遗传于傅四爷,眼下,却已真正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毒舌”。
“只不过,此事了结后,必需得让她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是万万不能做的’。不然,稍有不慎,将自己一家子性命给玩没了,也就罢了。就怕连九族内的姻亲都给拖下水,那才是‘哭都找不着地儿’!”
“咱们又不是那些必需奋力一搏,不然,就会被从世家勋贵圈除名的没落小家族。目前,咱们只需按部就班地走,不去妄想一步登天的美梦,那么,至少还能保住三代或者五代的荣华富贵。”
“一旦生出‘从龙之功’的念头,从而掺和到‘夺嫡’中去,呵!”傅佩瑶冷笑一声,撇嘴道:“不是我瞧不起她们,而是她们实在不明白,掺和到这种事情中去,风险大过于收益!”
“何苦来着呢?!”
“好话坏话都被你说光了!”老夫人只觉得一直徘徊在胸口,久久不去的那团郁气,仿若被人用力地拽出来了,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别担心,这件事,就交由我们大人来处理,你呀,就还是费心去折腾那些新奇玩意儿吧!”
“奶,我咋觉得,我就是那渡人过河,然后,就被人拆掉的桥呢?!”
话虽如此,然而,由傅佩瑶那笑得眯成一条线的狡黠神情中就能够瞧出来,其实,她很享受这样的悠闲自在生活!
对的,哪怕穿越一遭,哪怕拥有了“星宝”这只金大腿,傅佩瑶依然是一个典型的“能躺着就绝对不站着,能坐着就绝对不躺着”的“懒宅”!
所以,这等牵涉到整个家族未来兴盛发展的大事,当然要交给家族里的长辈们去操劳啦!
……
于是,很快,地势偏僻,一向安静得让人生出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妙生活感觉的龙泉山庄,很快就变得热闹起来。
安国公夫妻俩,携傅君昊、傅芷卉和傅志泽这三位嫡出儿女而来,淮南王夫妻俩,则携佟清睿这位嫡子而来。
当然,这是两老特意交待的。
不然,不论是安国公,抑或是淮南王,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单枪匹马”地赴会,再或者直接选择携带自己的“真爱”和“真爱结晶”,而不是与自己的正妻和嫡出子女前来!
说来,这次,老国公特意派出去送信的两位管事,几乎是在同一个时辰,将信件送到安国公和淮南王这两位主事的人手里。
但,也不知上一次傅芷卉和佟涵梦两人在前往龙泉山庄的官道上“相遇”这件事,带给两人无数的流言蜚语,尤其傅芷卉这位经历“跳水逃亡”事件,之后,又遭遇与四皇子车震,而被人在官道上捉奸的女主角一种无法磨灭的痛苦和烦闷等情绪,总之,这次,两府的马车竟然有意无意地避开相遇的时间点!
以至于老国公和老夫人这两位不论在战场中,抑或是在生活中,都不愧“最佳搭档”这几个字的夫妻俩,已经将率先抵达的淮南王府一行三人给“喷”了个狗血淋头后,安国公府一行四人才堪堪抵达龙泉山庄。
连淮南王这个所谓的女婿都被喷了,安国公这个嫡长子又岂能幸免于难呢?
于是,重生而来,自诩见多识广,阅历颇深,无论遇见任何事情时,都能做到一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以一种“冷静理智,有条不紊”的姿态,解决掉一应困难的傅芷卉,也不由得露出一幅惊疑茫然的神情来。
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前世今生,自己记忆中,老国公都是一位沉默寡言,却特别护短的长辈。
而,老夫人是一位嗓门特别大,虽一颗心早就偏到天边去了,但对自己的儿孙们,却依然很是慈祥和蔼的长期是。不然,重生回来后的她,也不可能凭借过往那些年的记忆轻巧地谋划到老夫人的偏宠。
即便,这所谓的“偏宠”,在傅佩瑶一家人回府后,就立刻化为泡影。
但,相比起前世那占着个“嫡长女”的身份,在自家府里,却还不如傅佩瑶这个四房嫡女受人看重的情况好太多了。
毕竟,除却傅佩瑶外,今世,府里所有姑娘加起来,也不过她一人在老夫人心里的地位。
正因如此,她才敢屡屡出手,踩在老夫人底线上,屡屡针对傅佩瑶,施展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算计。
单单这一点,就让她很是心满意足了。
偏偏,眼下,老夫人看向他们一家人的目光,尤其,看向她的目光里有着不再掩饰的冷漠和疏离!
再不复往日的“恨铁不成钢”之色!
都说“爱之深,责之切”,故,如老夫人这般脾气向来暴躁之人,竟突然拿一种看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陌生人的眼神看向自己的儿孙时,意味着什么?
——这些儿孙,已经被她摒除心房!
从此以后,“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的情况,再不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而,儿孙们向她求救时,她只会听着,偶尔在旁人的劝说下发发善心,却并不会像从前那样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身上,真正达到“急儿孙之所急,想儿孙之所想”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