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辽主驾崩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杨逸本来还要在岭南多逗留些日,职方馆突然来的一个消息,让他不得不将岭南事务托给了程节,匆匆返京

  临行时,黄庭坚也赶来相送了,现在他大概明白杨逸当初为什么要把他这个在押犯带在身边了

  现在他已经因战功,权广南西路学事司勾当公事,主管广西教育事务

  他这份战功是怎么来的,或许只有杨逸知道,但杨逸没说,他只好闷在心里

  正所谓闻其风,汲其流;一地的学风是否兴盛,往往取决于此地有没有大师但愿广西万千学,将来都能受益于先生

  杨逸抛下这句话,跃马北去,大道上烟尘渐起

  黄庭坚站在长亭中目送铁蹄渐远,心里感慨万端,自从桂州开始随军,虽每日见面,但杨逸极少和他交淡,仿佛他是个可有可无的人,面对他的谴责,杨逸也是一笑置之,懒得计较

  随军这么久,黄庭坚前后加起来就做了三件事,写了一篇祭,两份军报,其中一份还酷似家

  可以说,俩人的交情淡得象白开水一样

  但此刻望着滚滚北去的烟尘,黄庭坚心中却油然想起了李白的两句诗:浮云游意,落日故人情挥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杨逸率着包毅的一将人马,经邕州宾州,一路向北

  从长沙到钦州的这段直道已经分段开工路上不时听到轰隆的爆炸声,那是看押越军俘虏的宋军在用火药炸开山石,拓宽路面

  朝廷对火药的管制非常严密需要爆破时,只能让军方来,即便是地主官吏也无权调用火药

  这次朝廷一共从荆湖福建等地调来四万五千兵力加上原来广西有两万多,计七千人,要负责广西及安南两路的防务

  鉴于两地都是战乱方平,又要用大量战俘修路,七万兵力不免有些单薄,朝廷便给邕州的二千五人马装备了燧发枪;并且海东山的六艘军舰也暂时留在钦州港

  除了战俘外,各个少数部族还在大量青壮赶来修路,当地官员将他们每人编为一组然后划定地段让他们各自负责,每人每天一二十工钱,总体而言,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比较纯朴的,得了高薪,大家都很卖力,那种故意偷懒的人不算多

  另外还有一部分承包给了商人全部由他们先投资,建成后由朝廷派员验收合格后再付钱李南通就包下了不少工程,不过他不铺路,而是专门承包桥梁工程,杨逸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胆识桥梁技术含量高,这利润自然也就大

  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关键看验收,这个将来定是要狠下功夫的

  杨逸一路北行,和来时几十里不见人烟的情景不同,现在从钦州到桂州这一路上,处处人声沸腾,以至于他不得不派人前开路,速度才得以加快

  杨逸一行回到东京时,已经是九月,太届隆重的献俘仪式早已举行过,朝廷的封赏也已下来:

  杨逸晋为宁国公,另在兴国坊赐宅一座

  以杨逸屡次积累的大功,便是封个郡王也不为过;大宋异姓王并不少见,但有一点,一但封王,基本就意味着政治生命终结了,从此只能做个闲散王爷

  所在杨逸目前是不可能封王的,刘清菁不愿意,章敦不愿意,苏颂李清臣更不愿意;

  问题是有大功不能不赏,杨逸不能赏,那就只有赏他家人了,铁蛋衙内未满三岁,便得了个七品官,小家伙从此也可去安定坊粮禄院领薪俸了

  除此之外,财物方面更是赐下黄金万两,玉石珍宝锦缎无数杨逸一一笑纳了,甚至还嫌少

  名望到了他这个程度,不贪财不好色反而不行,你不贪财不好色世人就会产生疑虑,你名望比皇帝还高你想干什么

  虽然他和刘清菁有那层关系在,但若是世人纷纷攻奸说他是王莽,这总是件头疼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杨逸要把李乾德那两个妃,还有一个公主弄到自己床上,如今还收入杨府的原因所在

  这回真不是他见不得漂亮的女人,他的女人还少吗从太后到女皇,从公主到花魁,而且如果他想要,倾国倾城的美人一抱一大把,收交趾两个妃和一公主,主要还是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太过于高洁,太过完美

  杨逸这回是闷声发大财,他故意没将自己的行程通报朝廷,悄悄的进京,锣的不要

  交完了帅印,朝中大部分官员才知道这位爷回来了

  皇城里,宁国公逢人先笑,热情招呼,仿佛立大功的是人家一样这副做派赢得大家一致好评,都说他胜而不骄,居功不自傲,是三好大学士

  杨逸在众人赞叹声中,窜进了尚省首相签押房

  章老头,你不会以为我战死沙场了吧

  杨逸进门将官帽一脱,脸上那副老好人的笑容顿时没了,换上一付怒气冲冠的狠厉模样

  章敦抬头瞟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我们的大功臣回来了你这样偃旗息鼓的进京,该不是偷偷摸摸袭击他国京城惯了,忘了这儿是大宋东京吧

  杨逸不为所动,寒声说道:章老头你少来这一套,别以给我扣个模棱两可的罪名,我就悚你了说你让人到处宣传我能呼风唤雨,招雷引电,你居心何在

  你私自将李乾德两个妃一个公主收进府中,这又算怎么回事

  这还不是被你逼的我都能呼风唤雨了,再不收两个女人,别人指不定真以为我要得道成仙了呢

  哈哈哈少找这些借口,你贪花恋色,掠人妻女,若非本相帮你遮挡着,你还想这么好过

  这么说我还得谢谢你喽

  不用客气,想喝茶就自己倒吧,从岭南大老远回京,挺不容易的

  杨逸不禁细细量章敦一翻,很怀疑坐在对面的是不是章敦,说出这样的话,这不象章扒皮的风格啊

  章敦见他真的去为自己倒了一杯茶,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来,说实话,现在虽然忙,但大宋蒸蒸日上,去年才灭西夏,今年弹指间又灭了交趾,了却了这两个心腹大患;

  想起这些,章敦确实很舒心,整个人精神焕发了不少,和杨逸这个忘年之交开几句玩笑也就可以理解了

  杨逸倒完茶,坐到他的桌案前,随拿起桌上的牍奏章翻看着,嘴里漫不经心地问道:章老头,派员前去吊唁了吧谁去的

  章敦也是一边批阅着公,一边答道:礼部尚杨畏去的

  杨逸轻轻一蹙眉头,礼部尚前去,这规格倒是够高的,但杨畏这个人对军事不怎么熟悉,这次辽主耶律洪基驾崩,很可能引起辽国政局剧烈动荡

  加上阻卜部不断压迫,兵锋已经逼近上京城了,这个时候耶律洪基驾崩,对辽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耶律延禧还太年轻,而且在原来的历史上,无论是军是政,他都弄得半蓝不绿,并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英主,辽国内部派系林立,在阻卜部步步紧逼之下,耶律延禧能不能挑起这副重担就更值得怀疑了

  一但辽国出现大变,这万里迢迢,职方馆的消息再快也要十天八天才能传回东京,这时候对大宋来说,有一个能审时夺势,准确审判军情变化及时制定应变方案的人在上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宋虽无兵临上京,但凭着大宋现在的威势和影响力,根据形势在契丹和阻卜部之间做一些调停还是可能的,相信现在没有人敢漠视大宋的态度,包括曾经不可一世的辽国在内

  章敦放下牍问道:这前去吊唁的人选,本来倒是任之最为合适,只是当时你还在岭南,杨畏虽未接触军事,但机变能力不差,让他出使上京是太后的意思,政事堂会议上各人也没有异议,难不成任之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倒也说不上哪里不妥,我只是觉得章经略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章楶能能武,战略眼光独到,而且是个玩阴谋诡计的老鸟,杨逸认为在辽国极有可出现大变之时,章楶无疑才是出使上京的最佳人选

  经杨逸起,章敦也不禁蹙起眉来,当时还真没想到章楶,皆因章楶还远在河套兴州,朝廷派遣使者向来从京中调派惯了,当时谁也没往地方官员身上考虑,细想来,还真是章楶最适合呢

  现在木已成舟,再想改已来不及,也只能寄望杨畏能胜此重任了,章敦转而说道:任之认为,河北河东的防务可要作些变动

  杨逸摇摇头说道:章相公想必已经有腹案,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我认为北面防务现在动作还不适应过大,只须加大燧发枪的列装就行,若此时调动大军,反而会让契丹产生疑虑,毕竟我朝与阻卜部曾一起夹击过西夏,关系密切,一但契丹疑神疑鬼,必定会加快瓦解,这对我朝极为不利

  现在大宋治理黄河的同时,又在岭南大搞一港两道的建设,加上安南之地还不算稳定,若是再在北面开战,只怕顾此失彼,出现不可预测的纰漏

  所在北边最好能再拖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对大宋才最为有利

  章敦听了他的话,淡淡一笑,没有继续谈此事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