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富户们来说,战争有时还意味着战争税。
这种抢钱一样的战争税,完全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跟现在李搞的和买是一样的,就是朝廷对大户们的勒索。
“我家今天又有十几户去领救济粮了。”丰孝安叹息一声。
官府早通知下来,家里如果无粮,又没钱换粮票的,可以到官府登记领取救济粮度过灾荒。
谁都可以去登记领救济粮。
但如果原来身份是奴隶的、黑户的,领取救济粮,也就意味着在官府登记入籍,成为编户齐民。
不先登记为大唐的百姓,就无法办粮本,无法领救济粮。
丰孝安和郑籍都是襄阳的大户,既是大商人也是大地主,家里田产商铺很多,也有许多佃户伙计,还有许多完全就是隐匿在他们家庄园里的黑户,以及他们拥有的奴隶。
对于那些自家的奴隶,丰郑等地方豪强们,倒还是不会让他们饿着,只是因为粮食被和买了许多。剩下的粮食,也显得宝贵起来。
而家中的奴隶们,是没资格到官府领救济粮的。
这些奴隶,得由奴隶的主人自己喂饱他们。而朝廷现在又出台了新规定,或者说是李阎王出的新规,禁止虐待奴隶,尤其禁止饿奴隶,如果奴隶被虐死被饿死,主人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轻者罚钱,重者还要下狱。
可偏偏官府又不给他们救济粮。
这就逼的奴隶主们得拿出宝贵的粮食喂饱自己的奴隶,若不想喂,只有一个办法,到官府登记放免奴隶为良,然后这些奴隶就能在官府登记入籍,然后可以办粮本领救济粮了。
现在不少人家都开始把一些老弱奴隶放免赶走,节省粮食。
当然丰郑两家现在倒还是能喂的起自己的奴隶的,可是他们除了奴隶,还有许多黑户。这些人不是他们的奴隶,可也没有官方户籍身份,他们不给朝廷服务纳税,租种的是他们家的田地,租他们家的田,只向他们缴一份租,算起来,并不比从朝廷那里领到不足额的均田,然后得完全承担一份租庸重,甚至要更轻些。
可现在,这些隐户,因为没有户籍,他们也不能领救济粮了。
这些人只能找地主家借粮,一开始,丰孝安、郑籍他们倒也愿意借,一来这些人是他们的佃户,二来借粮那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不低。
可是现在,朝廷又出了一项新规。
规定了灾区禁高利贷,过年利八分的就算高利,朝廷严禁打击。甚至规定了,这种过八分年利的高利贷,朝廷不予承认,百姓借了的,可以只还本,一分利都不用还。
这样搞,简直就是要了这些地主们的命了。
原来灾年到了,那是财的好时机,佃户们向他们借粮借钱,以后越的离不开他们了。可是现在,佃户们天天找他们借粮,还不让放高利,那他们这粮借出去太亏了。
不借,也不行。
黑户们借不到粮食没有饭吃,他们就会跑去官府登记入籍,然后借救济粮。
佃户们到官府登记之后,以后当然也还能佃他们家的田种,可现在朝廷却又早在搞移民边疆政策。那些无地的佃户被清查出来后,官府就会给他们迁移到边疆去,在那边给他们分田授地。有的是一开始集体屯种,有的一去就能分田。
反正,官府就是在把这些原来大户们隐匿起来的黑户,送到边疆去。这样朝廷能新增更多开垦的田地,也能增加课丁,增加税赋。
对于地方的那些大户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恶梦啊。
好不容易来个大灾年,结果不能放贷借粮,不能借机抬高粮价,不能兼并田地,不能招纳流民隐匿,相反的,放个贷还要被限制,粮价还被统一,现在连黑户都被挖走了,奴隶都难养了。
一刀刀的割肉啊。
可对此,他们还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他们也不能拦着家里的佃户,不让他们去官府登记入籍,除非他们能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以低息借给佃户们。
但现在谁家里粮食也不多了啊,这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你拦着不让去登记,又给不出粮,那这些人饿极了可不管以前的什么主佃之情,一锄头挥过来是不会讲客气的。
可人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明年,那地谁来耕谁来种?
“听说现在各地官府衙门前,排队要入籍的黑户多不胜数,还有许多奴隶也一夜之间就得了自由身,高兴的在等入籍登记呢。”
“这都是李阎王的阴招。”丰孝安气愤的道。
“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刀刀的,都没法接招。现在不光是我们,就连那些山里的蛮子獠人,都好多跑下山来登记的。登记了就能领到部份救济粮,这样的好事我都心动了。”
“救济粮?还不都是我们的粮食。”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送去陇西朔方等地,以后,这家有千顷之地,也难找到足够的佃户耕种了。”
佃户少了,当然会有很大的麻烦,到时佃田的人少,说不定他们还得降租。
“你说,这李阎王哪里来的这么多救济粮,天天粮,以工代赈,有这么多粮?能多少天我倒是想知道,若是这粮食光了,到时看他怎么办。”丰孝安道。
“这救济粮,粮食里加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蝗虫粉啊、鱼骨头、树叶子、草根等,我听说一石粮能给弄出四五石救济粮来。李阎王从我们手里买走一石粮,转眼就成了四石五石,你说他有没有粮,他粮多的是。那些救灾粮加工坊,日夜不停的开工,救济粮不断的加工出来呢。”
丰孝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他凑进一些,用低沉的声音道,“你说,若是那些救济粮工厂失了火,或者干脆是救济粮仓失了火,结果会怎么样?”
郑籍猛吸一口凉气,惊骇的望着丰孝安。
“你疯了?”
“我没疯,是李阎王在疯!”丰孝安答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