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大宋庆历八年,国家的实力稳步提升。此时大宋已经修好了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还未正式运行,处于试运营阶段。蒸汽机发电厂于九月二十三日建成,并于二十四日完成发电工作。各地钢铁厂、水泥厂、砖厂纷纷兴建。各种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市面上的粮价被压得很低,摊丁入亩之后,人口又进入一个飞跃性增长时期。街头巷尾各种玻璃铺、眼镜店、杂粮铺比比皆是。汴梁来往的商人络绎不绝。虽然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仍然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在赋税极低的情况下,依旧努力地耕作,勉勉强强养家糊口,不至于饿死。极大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但富裕者的千里之田已经被打碎,朝廷不停打击地主,收拢他们的田土,令贫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劳动用工工资节节攀升,很多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这是属于大宋的时代,也是历届封建王朝最好的时代。即便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亦是比不了如今壮观盛景。时间很快来到了庆历八年十月下旬,入冬后虽未下雪,天气愈发寒冷。街头巷尾人人都穿上了棉衣,裹得严实,丝毫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人来人往,充满勃勃生机。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后,赵骏与范仲淹并没有前往政制院上班,而是坐上马车,往西门的方向而去。马车上除了赵骏、范仲淹以外,还有枢密使张亢、兵部尚书富弼。这次出去其实是调动禁军。范仲淹掀起马车车帘,一股冷空气陡然吹进来,让人打了个寒颤。他看着街头人头攒动,不由得感叹说道:“真是个太平盛世啊,道路边连一名乞丐都没有。”“也不是没有乞丐,不过都被老包给清理掉了。”赵骏笑道:“好吃懒做的人到处都是,明明四肢健全,却还要上街讨饭,都被老包抓去工厂打螺丝。”范仲淹一愣,随即说道:“难道就没有真的家庭困难者吗?”“当然是有的,而且很多。”赵骏扭过头看向窗外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打着补丁艰难讨生活的百姓到处都是。他轻声道:“但除了实在活不下去,孤儿寡母,又或者是有疾病、残疾一类缺陷在身,谁又愿意去做乞丐呢?”“这些人官府难道不管吗?”“自然是要管的。”“怎么管?”“朝廷拨款管呗,你平时处理的都是兵部、枢密院、御史台以及各路上奏的关于军事或者改革成果的公文,却是少关注民生。”赵骏说道:“我看这方面的公文会比较多一些,开封府和地方官府的劄子也都多送到我这。像你说的家庭困难者往往都是开封府及地方官府重点关照的对象,我已经建立了五保户制度,每个月的米油、补贴都会按时发放下去,必须保证这些困难百姓的生活,虽然每年财政预算又要多支出不少,但这亦是国家对于百姓的惠抚,也是国家存在的意义。”“那就好。”范仲淹听了连连点头,感慨万分道:“还是汉龙想得周道啊。”“也是现在开封府知府是老包吧。”赵骏笑道:“我还是很满意他的能力,他对这些困难户的关照很上心。之前出过有人欺凌这些弱小,甚至冒领五保户补贴的,都被他严惩了。”“嗯,包拯确实是做这个的料,希望他能够在开封府的任上一直好好地干下去吧。”范仲淹亦是颇为欣慰。包拯从开封府推官再升通判,然后同知,最好到如今开封知府,已经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在开封府的名声很高,可谓是众望所归。什么皇室权贵,还是达官贵人,落到他手里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连赵骏都被他当街斥责。这样的下属在后世很多官员眼中最多就是个任劳任怨的牛马下属,脏活累活全让他干,至于升迁估计没这回事。但在赵骏眼里,却是最好的下属。他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干实事,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官员。因而即便包拯在朝中遭遇的压力很大,很多权贵都对他有意见,可赵骏依旧如一根擎天柱般站在他身后,车窗外依旧是车水马龙,他们的队伍徐徐经过内城大街。“炊饼,刚出炉的炊饼!”“来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勒,来一碗哦。”“今天的报纸头条有点意思啊,一直在谴责西贼这么多年屡次寇边的事情,朝廷是不是有什么动静?”“能有什么动静?自从收复燕云之后,朝廷就一直偃旗息鼓,我快气死了。”“看长城万里,蜿蜒峻岭;黄河九曲,浩荡东方。五岳巍峨,三江壮阔,碧海蓝天映艳阳。神州地,正繁荣昌盛,百业兴旺.”“好词,这首《沁园春》当有我强盛大宋的风范。”街边的茶摊依旧是人满为患,很多即便不是读书人也都会拿着报纸看,看看朝廷最近又有什么新消息。有人在旁侧酒楼上高谈阔论,或言诗词,或言时政,就算是街边的工人都能唱两曲《浪淘沙》。各种各样杂乱的声音涌来,谱写一曲开封城的人生百态。事实上汴梁的识字率其实不算差,由于商业氛围浓厚,再加上从唐朝开始,印刷术就降低了识字的门槛,因此很多贩夫走卒都认字。再加上朝廷开设的工厂都会成立扫盲班,为工人普及文化。在这样的熏陶下,各种诗词遍地传唱,赵骏以鲁迅为化名抄词,甚至都跟不上新的诗词写作速度。不仅一些后辈文人冒出头,甚至就连历史上从未听说过的词人都出现,写的诗词非常精彩。上个月就有名水泥厂的工人写了首《菩萨蛮》,刊登在汴梁日报上,一时间震惊四座。由此可见,也许历史上本来有些人具有写诗词的天赋,却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最终泯然众人。如今这个盛世,衣食无忧,又有免费的读书机会,自然就有人乘风而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出现。不仅仅是数理化的科研人才,还有文学家、家、戏曲家、歌唱家等等。时代造就英雄。同样时代也会造就那些曾经平平无奇的普罗大众。就好像很多戏曲唱曲等艺术形式,本就出自于民间一样。马车车队自梁门出,西大街亭台楼阁无数,依旧是人山人海。偶尔也有嘈杂的声音,市井当中免不了争吵乃至打架。但很快就被开封府在街道处坐班的衙役制止逮捕。现在汴梁城人口越来越多,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外来人口流入让治安压力剧增。这几年也有黑恶势力冒头,却有迅速被摁下去。赵骏向来都是对贪官污吏以及黑恶势力团伙不曾手软。杂草每年都在打,平时看着润物细无声,实际上皇城司从未懈怠。等出了外城,到了城外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内城和外城由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拆迁,平房和木制楼房遍地都是,反倒是外城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钢筋水泥铸造的五六层高楼随处可见,人来人往,多是底层百姓在其中穿梭。谁能想到,内城和外城一副封建社会城区模样加极少量水泥楼区,跟外城接近后世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比较,却是内城和外城的土地更金贵,富人更多呢?不过这种情况相信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朝廷目前已经在启动内城和外城改造计划,即便内城和外城的土地昂贵,都还没开始房地产化,就已经让土地价格飙升。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城外扩张,内城和外城的土地价格升值速度也放缓。所以等继续向城外扩张,让土地价格平缓或者下跌,那么朝廷就可以大面积收购土地,从而进行改造。出了城门后,城外却是看不到什么工厂,只有一些手工作坊,大工厂和大工坊都被迁移至了东城外,城内现在极度商业化。商品从城外运到城内来流通,不说各地商贾,城内甚至还有中亚的阿拉伯商人,就如同大唐时期的长安一样,外国面孔并不算少见。“现在城外已是一片勃勃生机啊,那高楼大厦,让我想起了杜工部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大厦,已是真正做到了风雨不动安如山,杜工部可瞑目矣。”范仲淹看着汴梁的变化发出感慨。赵骏听到他提起杜甫,说道:“其实我挺喜欢杜甫的,可惜啊,要是我早生几百年,出生在唐朝就好。”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讪笑一声道:“晚出生几百年也挺好,唐玄宗晚年昏聩,就算汉龙你再有大才,又怎么比得上今上如此耦俱无猜呢?”“呵呵。”赵骏笑了笑没说话。富弼笑道:“是啊,今朝大世,亦是知院与相公多年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赵骏笑了笑。车队从城西出去之后,顺着官道又走了数公里,已经远远能够看到一片广袤的军营。汴梁禁军约有十余万,这十多万人肯定都不能驻扎在城里,以前大宋军制为五百人一营,五营一军,十军一厢,也就是东西二厢各两万五千人。其余军队则驻扎在城外,最拥挤的时候汴梁以及周边就粮营多达600余个,约三十多万人,就可以知道以前大宋军队有多混乱。但此时的禁军经过改制之后,不仅人员精简,训练有素,而且也都转移至城外,不再像以前军民混居。虽然城内还是安置了部分禁军,可也就只剩下皇宫禁卫军,皇城司禁卫军以及城门和巡防禁卫军了,加起来寥寥也不过一万余人,其中一半还掌握在赵骏手里。此刻西城军营外,密密麻麻两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他们在朝阳升起的时候就已经从自己的军营当中出来,吃过早饭,带着行营帐篷和车马辎重。几乎是赵骏他们刚刚抵达的时候,一列列穿着大宋军服,戴着大帽,背着长枪的士兵从营中出来。士兵们还未分发弹药,手中的枪都是不能发射的。但却雄姿英发,一个个站着笔直,徐徐走到了营外的一个高台前排列出整齐的队列。赵骏的车队前后亦有数百人护卫。为首的将领葛怀敏带着折继闵、王信、周美等军指挥使纵马而来,上前拱手说道:“末将见过知院,范相、张相、富尚书。”“嗯。”赵骏点点头,说道:“本来调兵的事情只需要陛下的诏书和枢密院的命令,但这次我亲自过来,就是要对你们讲几句话。”“是。”诸多将领连忙肃然而立,听赵骏的训话。“先接旨吧。”赵骏就拿出诏书来。大宋调集军队的办法还是没有变化,需要皇帝与枢密院的命令下达才行。所以今天他们几个就是过来传达这次军令。但赵骏一来有一些嘱托要亲自吩咐,二来也是要为狄青站台。像葛怀敏以及目前在西北的赵振、许怀德、高继宣、刘平等人。一个个都是军中老将,勋贵家族出身,资历只比王德用差一点,比张亢的资历还老。反观狄青就属于后辈中的后辈,十年前的宋夏战争才冒头,出身还很低微,作为最高统帅,很有可能出现诸将不服的情况。因此为了预防这种事情发生,赵骏当然要提前做好预防。他宣读了一下旨意。随后张亢又取出枢密院的手令,这样调兵的整个手续就算是完成了。葛怀敏接了诏书和手令,恭敬道:“末将遵令。”“好了。”赵骏说道:“诏书和手令已经给你了,此番你率领大军远赴西北,我只给你一个任务。”葛怀敏面有喜色,他以为这次要担任什么重要职位了。然而就听到赵骏说道:“朝廷决定让狄青为陕西路经略使,总揽军务大权,尔等切记一定要听从他的指挥,不可怠慢!”葛怀敏面色一滞,面露愕然与惊讶。按照惯例,西北军事主将必须是文官,这次即便不是王沿或者范详,也该是景泰才对,怎么能轮到狄青呢?哪怕狄青因为之前屡立战功升任枢密副使,但也不可能是他啊。“知院,循例”“好了。”赵骏打断他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将军的职责就是听令行事,狄青该干什么朝廷早就已经吩咐下去,伱们要做的就是听从军令。”范仲淹亦是正色道:“选狄青是我与知院还有张相、富尚书都认可的事情,难道你觉得你比我与张相更知兵吗?”“不敢。”葛怀敏心中一惊,没想到范仲淹和张亢亲自来站台,这下就只能服服帖帖道:“末将必定以狄相马首是瞻。”“嗯,此番决不可不听从调遣,狄青出了错,我会惩罚他,但若是陕西诸将没有听从他的命令而导致朝廷定下的策略失败,那就只能拿你们是问了。”赵骏严肃说道。“是。”葛怀敏肃然应下。“好了,出发吧,此战,望诸君凯旋!”赵骏挥手说道。“是。”葛怀敏倒退几步,又与诸将向他们的方向拱手行礼。随后大手一挥道:“出发,赴西北!”“走!”诸将喝道。随即众人翻身上马,号角连天。乌泱泱的大军有秩序地走上了官道,向着西北的方向而去。众人站在朝阳当中,远眺着大军浩浩荡荡。范仲淹双手背负在身后,轻声说道:“希望汉臣不会让我们失望吧。”“放心,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赵骏点点头。狄青之前是秘密前往西北,他的调令还没有下达。但很快他就会成为陕西路经略使。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然而这代表了朝廷对他的信任。狄青也不会辜负这种信任。“此战过后,西夏就不复存在了。”赵骏淡淡地望着西北的天空,说道:“明年的时候,我希望看到玉门关内外,皆已经是汉土!”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