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月份的时候,耶律宗真最终还是绷不住了,选择了与宋国和谈。不是他不想拼一拼,而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辽国三十四部,愿意鼎力相助的寥寥无几,甚至西北地区,后乃蛮还叛乱了,杀了辽国信使,自立为王。并且据后方传言,有些部落同样蠢蠢欲动,比如常年叛乱的乌骨部、大小黄室韦部等。这些部落本来就是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到辽圣宗耶律隆绪等几代明君,前仆后继地征讨,不断进攻才慢慢平定。平定只能证明他们臣服,却不代表他们已经融入辽国,彻底成为辽人的一份子。他们因辽国武力充沛而归附,自然也会因为辽国的衰败而产生异心,特别是在见到辽国此次南下征讨大宋的惨败之后。所以赵骏还真预料得没错,如果耶律宗真全面征召各部落兵马,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各部将纷纷发动叛乱。此时若宋国再插一杠子,比如通过渤海湾向东北的各女真、渤海、奚族输送钱粮武器装备,邀请他们一起进攻辽国,狠狠给辽国致命一击,怕是国家都要灭亡。因此经过耶律宗真的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还是接受张俭的劝说,答应宋国提出的各项的要求。但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条件。第一,可以与宋国用战马、矿藏换取钱粮,但希望名义上还是岁币,以挽回耶律宗真的颜面。并且以后每年也是如此,用等价物品换名义岁币。第二,宋国既然希望两国平等对待,就不应该要求只辽国开放违禁品售卖,宋国也同样应该如此,否则这就不公平。第三,则是要求涞水南岸的土地并非辽国割让,而是辽国赠予。范仲淹接到张俭的书信,见辽国同意之后,大喜过望,连忙快马加鞭,派人把信送往汴梁。而这个时候的开封,则依旧处于相当肃然的氛围当中。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三个月。自从他们的那位知院大人慷慨激扬地说着要与敌人死战到底,刚开始全城百姓的热血上头也渐渐退去。毕竟战争动员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收集粮草,然后送往前线。在这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争氛围下,汴梁的粮价日益上涨,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这不是通过什么强硬措施能改变的,必须要有相应的产能供应才行。不然没粮食你怎么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所以汴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再加上又得继续花钱从日本进口硫磺,让国库花钱如流水,官员们也开始不乐意。除此之外,还要开足马力造手榴弹、火炮,在本身就缺铜的情况下,铜炮比铁炮更安全,赵骏认为可以先造铜炮,积累经验,再开始铁炮制造。可一门铜炮要花大概两千多斤铜。以一贯钱重四到五宋斤来算,需要大概四五百贯钱,加上人工、炮弹等等,总成本必然在五百贯以上。而明代同样两千多斤的铁炮成本却只需要二百两银子。这对于财政必然是个负担。不过赵骏却认为,省下三十万贯岁币,造他娘的六百门铜炮,不比每年给辽国岁币强得多?因此坚决对日益高昂的军费开支表示大力支持。只是这种坚持怕也顶不住太久。还是那句话。现在民间能靠着赵骏自己的威望,以及报纸不断的宣传,勉强安抚住百姓的怨气。官场上由于赵祯以及政制院的鼎立支持,再加上政制院扶持了大批闲散官员上台,集结了一批利益集团,才不让百官们闹腾。但长此以往的话,再热爱国家的人,面对日益高涨的柴米油盐,恐怕都会陷入两难甚至对朝廷的怨念当中。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宋和辽国一样其实都在绷着,只是看谁先绷不住而已。但有一点好处就是,他们为了宋夏战争以及可能会到来的宋辽战争准备了近三年的时间,还算是能绷得住。虽然物价上涨严重,最多也就是历史上庆历年和西夏打仗,引发的粮价上涨的最高点而已。反观辽国那边,那是有灭国的危险,所以赵骏不断鼓舞士气,让大家坚持。崇政殿内。赵骏正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根据我们的探马细作来报,辽国必然是最后的失败者,现在渤海的渤海人、五国女真部、东海女直部很多辽国部落,都向我们表达了善意,表示只要我们资助他们,他们绝不会跟着辽国南下。”“这充分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两句话。”“那现在辽国为什么还要绷在那里呢?”“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还是放不下曾经东亚老大的地位,不希望我们与他们平起平坐。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大辽自诩天朝上邦,万国来朝的威严。”“第二是他们舍不得每年几十万贯白得的岁币,再加上辽国皇帝、太后寿诞,我们都要送礼,那些都是白花花的钱。”“在我们后世有个故事,故事说,天桥上有一个乞丐,有位先生每天经过,看到乞丐可怜,就给乞丐一元钱。这天,先生赶时间,路过时忘记给乞丐钱。他走过后,乞丐朝他的背影啐了一口唾沫。”“一段时间,先生出差,不在这个城市。当他回到这个城市,再次经过天桥,看见乞丐,就走上前去给了乞丐一元钱。乞丐说,你应该给我三十元钱。先生问,为什么?乞丐说,你已经一个月没来了,所以该给我三十元。”“又过了一段时间,先生路过天桥,没给乞丐钱。乞丐上前拦住问,伱为什么不给我钱。先生说,我已经结婚生子,钱给了我老婆。乞丐气愤地说:你竟然把给我的钱给了你老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到什么?”赵骏环顾众人。崇政殿内赵祯第一个举手发言道:“这是不是指升米恩、斗米仇的俗语?”“不错。”赵骏点点头道:“对于辽国来说,就像个一穷二白的乞丐,你长时间给他岁币,他就会认为这岁币应该是自己的。却忘记了这本来就是宋国皇帝愚蠢给他们带去的好处,一旦皇帝不蠢了,变得聪明起来,不给他们钱了,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把属于他们的钱给吞并了,反而怨恨我们。”“大孙.”赵祯幽怨地看了眼赵骏,虽然似乎夸赞了一句自己聪明,但好像又骂了一句他爹蠢,让他都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哎呀,我就是在自己人面前习惯了,在外人面前肯定会谨言慎行的,老哥放心。”赵骏摆摆手道:“现在大宋谁不知道当今老哥英明,虽然先帝是软弱了一些,但生出老哥这样英明神武,将来堪比汉武唐宗,甚至可能比他们还要厉害的千古一帝,那不就证明了先帝软弱归软弱,基因还是不错的吗?”“好吧。”赵祯哭笑不得,虽说自己在赵骏嘴里快成千古一帝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听着哪就哪觉得不对劲,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那他们要是一直坚持岁币的事情不放呢?”吕夷简问。赵骏沉声道:“那就打得他们放,现在辽国那边内部已经不稳,端倪出现,耶律宗真要是蠢到想亡国,那就和他打下去吧!只要最后胜利的是我们,挟灭辽之威,哪怕国内动荡乱得不行,也勉强能够挺住,最后也不过是从废墟里重生而已。”“那样会死很多人的啊。”王曾叹了口气。“谁又希望死那么多人呢,但还是那句话,我不想现在宋辽全面开战,让我们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但如果辽国逼着我们,我们也只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赵骏亦是长叹了一口气,看向窗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凝重。没有人真希望开战。虽然打起来,他们都认为宋国赢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也得有七成。问题是即便如此,那也是两虎相争,一死一伤。辽国灭亡了,大宋也不会好受。所以这个房间里包括赵骏在内,都希望和平。可伟人说过,“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是至理名言,赵骏铭记于心,不敢忘却啊!“咚咚咚!”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三声清响。这是王守忠的敲门声。赵祯连忙说道:“进来!”他知道王守忠素来守规矩,能让他在自己与政制院众人交谈的时候敲门,就必然是有重要大事了。王守忠进来,先向众人躬身行礼,随后说道:“官家,希文公六百里加急上书。”“哦?”赵祯忙道:“呈上来。”王守忠就把劄子递了过去,赵祯接过后扫了一眼,脸上露出大喜之色:“辽人答应了。”“什么?他们答应了?”“这这这!”“太好了,他们竟然真的会答应。”吕夷简、王曾、宋绶、蔡齐、盛度、晏殊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虽然他们都是大宋的聪明智者,但能取得这样的胜利,简直是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毕竟长久以来,辽国一直都是压在他们头顶上的大山。有一天他们发现这座大山居然已经矮到与自己平视的时候,这自然让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唯有赵骏一副智珠在握,一脸微笑的表情。其实他表面上镇定,心里也是慌得一批。虽然笃定辽国大概率会同意,但万一辽国没什么聪明人,全都是满脑子肌肉的武夫,宁愿国内崩溃也要两败俱伤呢?所以现在看到辽国最终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赵骏还是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感叹辽国还是有智者。“只是.”赵祯看完劄子之后,沉吟一会儿,犹豫说道:“他们还是有几个条件。”“什么条件?”赵骏问。赵祯就把辽国提的几个要求说了一下,末了又问道:“大孙,能答应吗?”所有人都看向赵骏,毕竟谁都知道,赵骏才是拿主意的人。“能!”赵骏认真地点点头。“太好了,简直是大胜利!”“此次和谈,怕是要载入史册了。”“在老夫有生之年,能见到辽国有吃瘪的一天,真是让人感慨啊。”几个年逾六七十岁的老头都是老泪纵横。他们年轻时候其实经历过澶渊之盟的屈辱,也知道辽国人到底有多颐指气使。现在却取得了如此大的外交胜利,让众人无一不热泪盈眶。然而没想到赵骏却沉声道:“先别高兴得太早啊,这些条件可以答应,但其中第一条有问题。”“大孙,知足吧。”赵祯知道这是指名义上岁贡有辱国体的事情,劝道:“他们愿意拿东西换就已经不错了。”“不行,我还是要提两点第一,以前澶渊之盟是纳,但现在不行,改为赠!”赵骏说道:“第二,即便是赠,想得到这个名声也不容易,得花钱买,那就原本价值三十万贯的东西,给我们三十五万贯吧。五万贯买个名义,我们吃点小亏,不过分吧。”“他们能同意吗?”吕夷简劝道:“汉龙,见好就收吧,现在来之不易的和谈,莫要再起波澜。”“是啊,就这样吧。”晏殊也劝道。“你们真是,怕什么,他们既然已经答应了和谈,那就说明这事已经敲定,不可能改。”赵骏笑道:“何况这不间接就说明辽国那边已经顶不住了吗?在这点小事上,他们也不会再多做计较。最多就是他们回国后宣传是“纳”或者“献”,我们不予回应就是,在国内我们只说取消了岁币就行,随便耶律宗真在辽国怎么说,我们只要好处!”这其实还是国格的问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献”是个下奉上的词,历史上重熙增币,辽国就要求“献”,是富弼强烈要求,才改为赠。而“纳”算是个中性词,有缴纳、贡献,又有交予、缴付之意。澶渊之盟勉强算是平等对待了,所以当时是纳。但不管怎么样,虽然是个中性词,可词义也不算特别明显,还是有一定下奉上的嫌疑。赠就不一样了。平等赠予,甚至有点施舍的意味。因此辽国那边为了不丢面子,才把范仲淹打下来的涞水南岸土地要求不算割让,而是赠送。显然辽国这边打输了还死要面子的行为着实让赵骏有些不满意。不过要面子可以。拿钱买。反正他们自己会对这件事保持沉默。这样辽国赢了面子,宋国得了里子,简直是秦始皇玩克隆——双赢啊。“嗯,或许也确实如此。”晏殊忽然有些纳闷道:“不过为何辽国要执意放开禁物?以前我们是不允许书籍流入辽国,他们就不怕被文化入侵吗?”现在他们也已经知道什么叫文化入侵了。赵骏笑道:“人家比你清楚得很,这才是人家聪明的地方?”“为何?”众人不解。赵骏说道:“很简单,辽国也多有汉人,而且他们自诩为天朝上邦,乃是唐朝正统,所以也推崇儒家文化,欢迎儒家经典还来不及。至于铜、硝、硫磺等禁物,你猜他们需不需要?”“火器!”众人互相对视,异口同声,顿时明了。辽国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是盯上了大宋的火器了。知道打不过,就得进行研究。而研究就得有原材料。东北虽然物产丰富,但硝石矿和硫磺矿极少,即便是有,也多埋在地下。中原地区就不一样,古代中国硝石矿产地在西北地区,有“硝石出陇道,硫磺出汉中”的说法。不过那是春秋时期《范子计然》的记载了,离北宋都一千多年,汉中的硫磺矿产逐渐枯竭,需要大量从日本进口。而硝石的产量则没有减少,因为产地颇多,除了西北甘肃以外,还有四川、山东以及山西都是古代着名的产硝地,储存量还是非常大。再加上辽国虽然有贸易,有商业,但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上,跟宋朝完全没得比。至少辽国顶多与日本建立了一个勉强的朝贡体系,日本有给辽国上贡过,但也仅仅只是偶尔上一次贡,双方几乎毫无经济、军事等方面往来。所以这就导致辽国那边并没有拥有硝石和硫磺这两个火药的原材料,自然也就无从对火药进行研究。要是开放了违禁品就不一样了。辽国就能够大量购入硫磺和硝石做实验,从而开展火器的研究。听到赵骏的分析,王曾皱眉道:“那我们不能答应这个要求啊,若是让辽国研制出火药,我们的优势岂不是荡然无存?”“不,卖给他们!不仅要卖,而且狠狠地卖,多卖多赚!”赵骏却笑呵呵地说道。众人大惊失色。吕夷简痛心疾首道:“糊涂啊汉龙,怎么能卖这样的东西给辽国呢?”“我知道这是战略资源,但你们听说过先发优势吗?”赵骏问道。“没听说过。”众人摇摇头。“先发优势就是指领先技术和产品带来的持久的竞争优势!”赵骏分析道:“火药从唐朝就发明了,但为什么到今天才被我弄出纯颗粒状黑火药呢?这就是技术原因,除非我和曾公亮还有火器司唯一一个知道秘方的档头做叛徒,不然辽国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跨越那么大的技术壁垒,完成火药升级。”“唔”赵祯觉得有道理,点点头道:“那我们是否必须严格控制曾公亮和那名档头?”“那倒不至于,他们俩现在在火器司里面生活,周围都是军队,防守严密,而且除了我们几个,没有人知道他们清楚火药秘方。我已经对他们俩下了死命令,不许外传,甚至连让人知道他们清楚火药秘方的事情都下了封口令。”赵骏笑道:“火器司那边应该是安然无恙,就算辽国人偷偷潜入进去,抓了几个工匠都弄不出来,因为这些工匠每个人知道的工序都不一样,即便是凑齐了所有工序的匠人,他们连先后顺序以及比例都不知道,拿什么来研究?”“这样就好。”众人放下心来,只要辽国人搞不到火药配方就行。但下一秒,大家就又把心提了起来。因为赵骏说道:“先卖原材料,等他们弄不出来,再过几年我们把完整的火器配方卖给辽国。”“连火器配方都卖给辽国?”众人面面相觑。赵骏解释道:“还是先发优势,再过几年,我们就能想办法先进行小规模工业革命,摸索出更好的钢铁,制造出更好的火炮、枪支弹药,到时候火药卖给辽国,他们依旧处于火器劣势之下,想追上我们的脚步,难如登天!”大宋最大的优势就是赵骏知道未来发展,所以除非辽国那边也有个先知,否则在研发上就永远要慢大宋。那大宋为什么就不能把落后技术卖给辽国呢?不仅能狠狠地赚一笔,还能卖各种材料。比如硝石、硫磺,从日本进口过来,转手卖给辽国。等将来火器发展得更好,别说原材料,火药都能卖给对方了,就跟后世先发国家与后发劣势国家一样的情况。到时候辽国被死死拿捏,最多也就是个原材料出口国而已,等大宋强盛起来,凭借碾压级别的技术优势,将辽国灭亡吞并,也是轻而易举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康定和谈与技术壁垒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