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牛犁陶瓦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石正是一名男人,他是从石鸟族嫁过来的,他有一身很好的手艺。

  他此时正加工着一块石器。

  “给石器钻孔需要用到这种坚硬的砂子,用木棍不断钻,就可以钻出孔。”

  “族长,我尽力了,只能磨制成这样了!”

  石正擦了一把汗水,将一块石犁递给王明。

  这块石犁呈三角形,被打磨得很扁平,上面钻了三个孔,材质也很坚硬。

  “不错,剩下的犁还有多久可以造出来?”

  “他们三个磨制石器的技术比我差一些,应该还有两日就可以磨出来。”

  “好的,你们造完石犁后,就继续造石锄。”

  虽然这些磨制石器的族人除了石正和三个成年男人外,剩下的六个都是老人,但他们的技术非常好,还为部落造了不少好用的石器。

  部落的工正叫木鲁,木鲁擅长造木器与藤编。

  王明拿着石犁找到了木鲁。

  “我的犁床打磨得如何?”

  “族长,造好了,你看看行不行。”

  木鲁捧着一截树木放在王明的面前。

  这块木材其实是用一个“Y”字形的树杈造的,王明让木鲁将这根树杈的树皮削干净,并且在分枝上钻了几个孔。

  “唉,部落现在的科技实力实在太差了,只能用天然形成的木材造犁床。”

  他叹了口气,便拿着材料开始造犁。

  他将“Y”材料下面的部分砍断,而其中一段的分枝也削短。

  在这个分叉捆绑上一个扶手木头和一个延伸出去用来捆绑拉绳的木头,只要在牛拉犁的时候人往下压,就能翻出泥土。

  造出这个简易的犁床之后,又将石犁安装上去,由于石犁和木头都钻了孔,所以它们并接得十分牢固。

  他拿着这个石犁到外面的耕地上进行尝试,而在不远处,瓦正带着一批女人在烧制瓦器,那冒出来的浓烟十分壮观。

  青草牵着一头牛过来,王明为牛装上挽具。

  牛挽具的结构比较简单,用一根弯木绑上绳子就可以造出来。

  因为牛背与牛头之间有落差,所以只需把弯木卡在牛脖子后面,再用绳子把弯木与牛身体绑好,就能让牛很好地拉动后面的东西。

  将牛挽具的拉绳绑在石犁的拉木上,这个牛犁就算组装好了。

  “青草,你们引牛。”

  “是的,族长!”

  王明在牛的后面扶着石犁。

  随着牛前进,他用力地将石犁往下压,石犁头立刻翻出一块块泥土。

  只要牛经过的地方,后面都会翻出一条土坑,这样的效率比人用锄头锄地快了好几倍。

  犁完一块田之后,王明感到有点累就坐下来休息,尤其是扶犁的双手都麻木了。

  他刚才犁地的时候,这犁有点不受控制,要用力压着犁和控制方向,甚至在转弯的时候还得把犁重新拿出来才能再转弯。

  “唉,虽然用牛犁犁田比人锄地快不少,但这种原始的直犁实在太费力了。”

  “等部落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一定要把曲辕犁搞出来。”

  他此时很感慨。

  他造的这个原始石犁是一种直辕犁,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而曲辕犁是一种在唐朝才出现的先进犁,曲辕犁十分省力,而且好转弯。

  但制作曲辕犁需要用到蒸煮、并接木材等技术,尤其在加工木材方面,没有金属工具,很难造成精巧的木质结构。

  部落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技术!

  不过,在原始时代,搞出直犁牛耕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还有一些日子就到春耕了,我得赶快把犁都造出来。”

  没有日历,王明也不知道春天什么时候会到,他问过巫,巫说还有十个绳结日就可以春种,但是巫又说当绳结完全解开,也得等到一种树挂花才能去下种。

  农业与气候时节密不可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都要有特定的气候条件。

  王明实在搞不懂部落人是怎么安排耕种的时间的,或许他们还没有准确的日历吧,看来以后得把农历搞出来才行。

  而这个时候,耕地另一边,玄瓦在招呼王明到她那里。

  王明连忙走过去。

  女人们从土坑中捡出大量的瓦器。

  瓦器,泛指粗劣的陶器。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基本上都会烧制陶器,但是烧制的陶器都属于瓦器。

  正因为瓦器的出现,才让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能够蒸煮食物、吃上软烂的食物,从而使得人类的寿命变得更长,部落聚居的人口也就更多。

  部落人烧制瓦器的方法,是到河边取粘土制成胚,阴干之后直接放在火堆里烧成的。

  用这种方法制瓦器虽然很简单,但是烧出来的瓦器,十个只有一个是完整的,而且瓦器的表面没有任何釉层,装水的时候甚至还会渗水。

  烧陶瓦并难,难的是取材、制料、塑形、烧制的温度都需要一定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烧制的瓦器的好与坏,而烧制温度是最容易掌控的,也是不需要什么技术的。

  随着女人们把坑中的瓦器取出来,她们慢慢流露出笑容。

  “以前直接放在地上烧的瓦器,十个只能烧出一个。”

  “族长说凤鸟神给他旨意,让我们先挖一个土坑,再把瓦器放进去烧,就能烧出好瓦器,看来是真的。”

  部落女人把土坑中的瓦器全部取出来,点算之后,发现这批瓦器的烧制成功率有七成,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王明拿着一个瓦罐仔细地看着,他发现这个瓦罐的表面已经有一层淡淡的釉层。

  这是他当时叫部落人在原来制陶的基础上,在陶器的表面涂抹上一层用草木灰与粘土调制的釉料。

  其实就是利用碱作为助燃剂让粘土表面的硅类玻璃化,由于技术限制,这种简单的上釉法只能减少渗水度和提升一定的烧制成功率。

  为烧瓦而挖的坑便是陶窑最原始的形态,正如窑字的甲骨文便是在地穴下放置瓦器,土坑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得烧制温度更高更稳定。

  王明之前也想过直接造砖窑烧出质量更好的陶器,但是他想到现在落后的技术和生产力,便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还不如让部落人用原来的方法烧制瓦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

  他清点完这批瓦器之后,又吩咐女人们继续造瓦器,尤其是烧制一种直径三十厘米的大瓦罐,这批瓦罐要应用在庄稼的灌溉上。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