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两年内,新异的销售模式让陈远明的东方港口赚得盆满钵满;陈远明的名声也在内陆圈内大涨,逢人见到陈远明都改口叫陈老板;
此时的陈远明也和家慧拥有了第一个女儿,名叫陈意清,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儿,不知道是基因规律还是什么原因,女儿都像老爸,陈意清这个小女孩就像极了陈远明,没有继承她母亲的单眼皮,随了她父亲的双眼皮和小俊脸儿;
如今有了孩子,陈远明反而放慢了工作节奏,平时带着孩子和自己的夫人东逛逛西逛逛,日子过得很滋润自在;
东方港口最昌盛的时期,便是陈远明在一次和一些留洋回来的学生交流,在聊天得知,如今港口售卖的海鲜,只是当前内陆的市场需求,如果可以把海鲜加工成袋装或者罐装,那将会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到时想怎么卖便怎么卖;
这让陈远明思考了很久,而且还和家慧去了一趟上海,在那里陈远明看到了更多的洋人在推荐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机示意图;这无疑是刷新了陈远明的三观,从来没见过如此高科技的自动机器,用来打包面包、白面等粮食的机器;
陈远明也是在自己的产品上展开技术革新,他把海鱼油炸,然后购买了西洋包装机进行包装打包;新产品在上海大卖,随后在圈内崛起了一股新品潮,众人称他为营销鬼才;
同行也纷纷效仿,包括码头北的阿彪也想学陈远明的做法,但是阿彪比较爱面子,自己本来就有很多固定的经销商在他这里拿货,看陈远明的港口规模没他的大,营收的肯定也没他多;后来也没有按陈远明的销售方式去走;
陈远明平时经常抱着自己的小女儿在自己的港口上闲逛着,因为包装的海鲜产品在港口附近也开了包装作坊,一天来回走两趟便能看到实际的生产情况;
海鱼虽然油炸,但是纸质的包装并不能延长太久的质保期,油炸过的海鲜可能过个三四十天就变质了;
陈远明心想能不能找到一款金属的罐头包装机把海鲜装进罐头里,于是四处托关系找人合作,后来在广东汕头找到了本家陈丙秋先生;
陈丙秋先生是专门做肉类罐头的,经验丰富,陈远明经过陈丙秋先生的指点,开始对鱼肉进行添加食用盐、酱油等油炸;并且通过陈先生的推荐,终于上了金属罐头设备;
民国24年(1935)这个时期便是陈远明东方港口的昌盛时期,这个时候他首次拉上以往的合伙富商,开始大搞罐头生产,在国内外卖的如火如荼;
这时的他招的工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以往跟他做山匪的弟兄都给他安排开始做管理;唯独小朱和胖子两个是大管理;
长远的眼光让陈远明的库房堆满金山,他开始到上海银行注册账户,存储自己的资金,让人帮他把产业注册合理规范化;
几个月下来,陈远明旗下拥有的作坊、港口、渔船、罐头等产业都成立了公司;此时国内已经有很多富商比他起步得早的有很多,陈远明也在水产业内一路高歌,跻身圈内数一数二的大老板,圈内给的外号:经商鬼才;就连上海杜先生都在《申报》上看过他的公司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