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望风而降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成都。

  刘璋胖乎乎的脸上满是汗水,不停用手帕擦拭。还没过两年太平日子,这就要到头了么?

  公元193年冬,刘焉病死,刘璋在赵韪支持下即帝位。为酬功,封赵韪为司空、巴州牧,率兵继续至前线抵御荆州刘表。

  荆州虽占上风,但为对付东边袁术,与益州议和。

  公元194年夏,赵韪以蜀汉朝廷不同意封他为相国、颁九锡为借口,起兵叛乱。

  刘璋派黄权、吴懿、吴班等拒之。

  赵韪兵多,步步进逼,一度打到成都城下。黄权沉着指挥,吴懿兄弟英勇作战,终于将赵韪击退。这期间,身体一向健壮的刘瑁突发狂疾,暴病而亡。

  公元195年冬,黄权讨斩赵韪,平息叛乱。

  赵韪之乱令蜀汉元气大伤。

  张鲁被韩遂攻击时,曾派使者卑辞屈膝向蜀汉求救,蜀汉虽欣喜张鲁归服,但却无力提供支援。

  益州经过这两年多专心内政,与民休息,勉强恢复旧观。

  益州在恢复实力,中原刘备的实力更是在突飞猛进,公元196年平关中、凉州,197年战并州,198年平袁绍,似乎在刘璋眨眼之间,刘备就统一了北方,化作一个庞然大物压在他头上,让他喘不过气,睡不着觉。

  除了强横的实力外,更让人恐惧的是刘备的进取心。

  一直在战斗,一直在征服,从不懈怠,永不满足。

  汉中挡不住他,也满足不了他。

  益州一定是他的目标。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刘备尚未彻底平定河北之时,周泰已兵临汉中。

  然后大军陆续南下,张鲁望风而降,汉军先锋悍然进入蜀汉境内。

  周泰派使者送来刘备诏令,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刘璋去帝号,称臣,允许汉军入驻成都等。

  若刘璋接受,可获封蜀王,长保富贵,其麾下文武各有赏赐。

  若执迷不悟,刘备将亲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届时刘璋君臣将以敌国论处,成为阶下之囚。

  刘璋召集庞羲、张肃、黄权、郑度、吴懿、李异、高沛等文武重臣,将刘备手诏传给他们观看,询问计将安出。

  庞羲、王商、罗蒙等曾拥立刘瑁,刘璋继位后贬黜罗蒙,庞羲、王商名高望重,不好打压,改为拉拢。刘璋以庞羲为司空,以王商为司徒,又为其子刘循与庞羲之女订下婚约。刘循与庞羲女皆是婴儿,此举纯粹是政治联姻。

  刘璋这一手极有效果,赵韪叛乱,庞羲积极抵抗,又手段频出,分化赵韪麾下诸将。叛将庞乐、李异反正,与庞羲等并力攻赵韪,最终将其斩杀。

  庞羲直接道:“汉主十分天下已有其九,我朝实难以一州之力抗之,众寡悬殊,情势至明。

  为今之计,莫如举土降之。

  闻汉主性情仁厚,气度恢弘,陛下必可保全富贵,亦可使益州免遭兵灾。”

  好家伙,百官之首毫不犹豫,明言投降。

  见庞羲开了头,王商等人也纷纷附和,口称:

  “汉主败鲜卑、破袁绍,精兵数十万,实难抵挡。”

  “天下扰乱十几年,百姓思安,人心思定。如今汉主有一统九州,重兴大汉之势。我国虽有山川之险,但人心向背,将士恐无战心。”

  “汉军已据汉中,又可自荆州逆大江而上,则蜀地之险难以依仗。还是以和为贵。”

  刘璋心底还有一丝不甘心,问吴懿、李异、高沛等武将:“君等是何意见?”

  吴懿等方才一直沉默。

  听了刘璋问话,相互对视,都不愿意出声。

  吴懿不得已,只得奏对道:“陛下,蜀地尚有精兵数万,葭萌关、白水关、汉昌关皆是天险,易守难攻,蜀道崎岖,即使汉主有百万大军,亦难有用武之地。若陛下有诏坚守,臣等有信心让汉军不能前进半步。

  然而还有一事可虑。那就是汉军水师。

  闻其大将鲁肃在彭蠡泽大治水军舟师,楼船高大,一舟可乘千人,船上装有投石、拍竿,普通船只遇上,只有樯倾楫摧、支离破碎之下场,实为可惧。

  若其水师沿大江逆流至成都城外,恐怕会令士民震骇,人心离散。

  对此,臣等暂无应对之策。”

  刘璋扫视着殿上众臣,后者皆是满脸忧虑、真诚和忠义,他长叹一声道:“既天意如此,孤又怎会逆天行事,卿等自去与汉将联系,孤将下诏去帝号,向汉主称臣便了。”一拂衣袖,自去了后殿,撇下满朝文武。

  刘璋走后,殿中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大家相互看看,似乎又有些尴尬。

  各自拱拱手,也都分别离开。

  既然形成了公议,后面自然由有关部门负责后续降表撰写和呈递等事,大家还是开动脑筋,想想怎么在新朝立足之事。

  扒拉关系,发现益州人在刘备朝中的不多。

  甘宁倒是巴郡人,但他在蜀地时乃是个贼头,大家跟他拉不上关系。

  头疼啊头疼。

  吴懿、吴班于家中谋划,吴懿道:“叔父在时,曾与汉主有过交情,以前我等难以割舍蜀国基业,未去投奔。如今汉将吞蜀,我等再不抓住这层关系,恐怕无有出头之日。”

  吴班为难道:“那时弟年幼,父亲似乎对汉主评价不高。弟不知其交情到底如何,万一有所龃龉,就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了。”

  吴懿叹道:“这也是我所顾虑的。当年叔父语焉不详,我也不知究竟。前几年汉主崛起后、我未弃蜀投汉,原因就在这里。但事已至此,也不会再差了。”

  吴班之父、吴懿之叔吴匡,曾为大将军何进之掾属。

  刘备鞭打督邮、弃官亡命之后,于公元186年至洛阳活动,见过袁绍、袁术、曹操等人。

  吴匡曾对儿子吴班、侄子吴懿提过刘备此人,评价说“善下人,讷讷似不能语,无甚英雄气概”,感觉是对刘备没看上眼,这是回家后私下评价,只是不知大庭广众之下是否给了刘备面子。

  吴懿之父吴辅生前与刘焉关系不错,吴懿便携家于公元188年随刘焉入蜀。

  吴匡也觉得时局不太稳定,蜀地相对安全,让儿子吴班也跟随前往。

  公元189年何进被宦官杀害,吴匡联合曹操、袁绍等杀尽宦官,并杀何苗。

  公元193年李傕、郭汜大战于长安时,吴匡遇害。

  吴家兄弟宅院挨着,吴懿回到自己家中后,妻子迎接,对他道:“君去看一下小姑,终日厌食,郁郁寡欢,恐不是长久之计。”

  吴懿道:“其自怨自艾,我有甚办法?”

  话虽如此,还是前往妹子吴苋处。

  吴苋自刘瑁狂疾发作死后,又无子女,不愿住骠骑将军府,归宁回家。

  长兄如父,回家自然是回吴懿家中。

  吴懿也没办法,划了处小院让她住,安排了两个丫鬟服侍。

  谁让当年刘焉为长子刘瑁求娶吴苋时,吴懿作为一家之长,没口子答应呢。

  如今妹子泪水涟涟地回来,他还能闭门不纳不成?

  吴懿敲门,丫鬟打开小院门,引吴懿来到正屋门前。

  吴懿叫道:“妹子,为兄前来看你了。”

  过了一会,屋门打开,面容清减、气质清冷的吴苋露出身形,向吴懿行礼:“见过兄长。”

  她十七岁嫁给刘瑁,现在才二十二岁,由于曾出言规劝刘瑁,又不是那种妖媚子,并不受刘瑁待见。

  与刘瑁结婚才数月,刘璋继位,吴懿、吴班兄弟改换门庭,受到刘璋拉拢重用。

  刘瑁大怒,与吴苋关系更差,动辄打骂。

  刘瑁死后,诸妾争夺家产,吴苋无子,也不愿意与人争,便黯然归家,至今已近四年时间。

  开始吴懿曾给她物色夫婿,频频遭到吴苋拒绝后,也就置之不理。

  近年来蜀国虽然没有江河日下,但北方汉国却蒸蒸日上,如泰山压顶,蜀国前途无亮,有好事者翻出吴苋的“黑历史”——善相者相吴苋后“当大贵”,纷纷出言嘲笑兼以自嘲:

  “所嫁之人暴毙,所嫁之家将破,所嫁之国将亡,大贵应在何处欤?

  吴苋听到风言风语,自此茶饭不思,日见消瘦。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