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羌氐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第461章羌氐

  大帐之中,刘备带着贾诩、郭嘉、高权、法正等谋臣,刘猛、典韦等武将,围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听韩遂讲解羌氐情况。

  韩遂道:“羌人自先秦以来就居于西陲,前汉时屡次犯边,时降时叛,至今数百年。

  自段纪明大破西羌、东羌之后,羌氐被打断脊梁,再难形成实质威胁。

  加上朝廷又实行安抚之策,羌胡多有归化,成为义从,此也是凉州精兵之由来。

  然而灵帝以来,政治昏暗,凉州才士出头无日,又有黄巾作乱,朝廷威权丧失,凉州不平之士遂与羌氐合力起兵,欲清君侧、诛宦官。

  凉州兵乱十有余年,董卓秉政,与凉州和解,许凉州人主凉州事,又许羌氐内迁,方才平息战火。

  罪臣觍为众人所推,与马腾并主州事。

  不意马腾昏悖,其子孟超悍然杀害天子,陛下诛超,罪臣诛腾,自此为陛下暂牧关中,直至今日。”

  段纪明即段熲,凉州三明之一。张奂张然明、皇甫规皇甫威明对羌氐主张以抚为主,段熲主张以剿为主。

  桓帝赏识段颎,用他为将,主持对羌作战。

  自延熹二年至建宁二年间,段颎戍边征战十余年,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杀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击灭东羌。

  羌氐自此被打服,再未掀起大规模叛乱。即使后来复反,也是依附汉人,以汉人为主,如王国、阎忠、韩遂等西州名士。

  韩遂继续介绍羌氐目前现状:

  “自段纪明破羌至今已近三十年,羌氐户口繁衍,种类日多。

  羌有烧当、参狼、钟存、白马、休屠、合黎、湟中、东狼、青山、灵武、五溪等种。

  氐实为羌之分支,不知何时分出,户口人数少于羌人,风俗饮食则大同小异。

  羌氐散布于凉州十郡,多者两三千落,少者数十落。

  其大酋能动兵数千,小酋则不到百人。

  其民有自行聚落者,亦有与汉民杂居者。”

  刘备问韩遂:“羌氐之众合计有户口几何?”

  韩遂答道:“启禀陛下,此数无人统计,臣亦无准确数字。

  然以臣估计,或有一二十万口。”

  一二十万口。按十五万口,年自然增长率0.8%,一百年后也变成了三十多万人。

  江统于公元299年提出,其中说到南匈奴“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编户入籍的匈奴五部“户至数万”,若是八九万户,就会写“户至十万”了。按五万户,每户六人,约为三十万,“过于西戎”,即超过关中地区的羌人和氐人,那么后者也就是二十多万。

  考虑到人口增长不是线性,韩遂估计羌氐有人口一二十万,应该是合理的。

  段熲十年杀羌人四万,刘备如今可以动用的军队力量超过段熲,如果内外部条件具备,花十年时间,理论上可以把羌氐全部杀光。

  但这只是理论。

  先不说要不要杀的问题,先说能不能办到的问题。

  所谓的条件具备,指的是刘备动用十万大军西入凉州后,袁绍等不来捣乱;且刘备应有足以支持十万大军征战五年所用的粮草,以及士兵伤亡的抚恤等。

  要知道这一二十万羌氐不是待宰的羔羊,是会奔跑、会反抗的。反抗就会造成伤亡,奔逃就会入山游击。

  这不是个数字游戏。

  结论是目前刘备是无法杀光羌氐的。

  退一步,假设袁绍不捣乱,刘备可以付出巨大代价杀光羌氐。那要不要杀?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如果能够化夷为夏,为何要杀?

  此本华夏之民,若复依华夏之礼仪,从华夏之文化,跟汉民有什么两样?

  刘备心中早有决定:即使能杀,也不会杀。

  五胡乱华,非五胡之落,乃中原政权自弱,才给了四夷机会。

  即使没有五胡造反,地方实力派也会造反,就如现在诸侯割据一样。

  五胡乱华前夕最深层的矛盾是世族豪强与贫民奴隶之间的矛盾。

  门阀世族将大量胡汉百姓变为了仆从或奴隶。匈奴人说“晋为无道,仆从御我”。石勒就是奴隶。

  晋亡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阶级矛盾是占主要地位的。

  曹魏、西晋,一百多年的门阀世族统治,使得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下层百姓生活越来越苦,漫漫长夜,无有尽头,与其苟活,不如一搏。所以首先是李氏拥流民反于巴蜀。

  是什么催生出这么多的“流民”?

  流民就是连土地都没得种,想做奴隶而不可得,为了活下去,只能流浪。

  现在中原大地上出现的流民,是被兵祸战火所逼,被迫逃亡到安全之地。李氏造反时,全国已经统一,没有了战火,是什么逼得百姓逃亡?

  是官府苛政,是世族侵夺,是阶级压迫。

  阶层,必然会长久存在。别说刘备,两千年后,也没有办法消除掉阶层。

  刘备能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让上下阶层之间流动下来,而不是固化成两个自成体系的东西。

  阶层固化,就是所谓“绝天地通”。

  一个是地,一个是天。

  一个宛如尘埃,一个高高在上。

  生来富贵,则永远在上。

  生来贫贱,则永难出头。

  下层需要机会,需要一个超越自己阶层的机会。

  上层中的庸碌者,也必须有掉落阶层的可能。

  能者上。

  庸者下。

  科举是一个途径之一。

  关键不在于考什么,关键在于公平。

  而若考试内容是可以推动社会前进的东西,那这个社会就会前进。

  若考试内容是阻碍前进的东西,那这个社会虽然造反变少了,但仍旧会限入停滞。

  当社会停滞之后,其所给下层提供的向上跃迁的机会就会变少,从而再次不可避免地引发激烈的反应。

  最激烈的自然就是民变,就是起义,就是改朝换代。

  刘备想的虽然有些远,但其实都在一瞬间,他对韩遂及众文武道:

  “羌氐出自中国,本华夏之民。

  因所处偏僻,逐渐忘记华夏礼仪。

  其亦朕之臣民也,当使其重习汉仪。

  卿等治民理政,须一视同仁,不可歧视偏袒。

  编户入籍,当因地制宜。

  其地适于耕种者,耕之,适于放牧者,牧之。

  不可一味蛮干硬干,须因势利导,春风化雨。

  羌氐与汉民无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只要卿等持以公正,彼等自然归化,万无抗拒之理。”

  韩遂等齐恭声道:“臣\/末将谨遵圣旨!”

  韩遂又道:“陛下有此旨意,不出数年,羌氐将尽为朝廷子民,无复叛矣。”

  刘备没有这么乐观。

  他虽然有此旨意,但施政的乃是各级官吏,这些官吏现在大都是传统汉人,会把经念成什么样,刘备实无把握。后世历朝历代,边郡官吏欺压边民之事层出不穷,边民憨直,或者说傻,比较容易被欺骗、被欺负,这些胥吏略施小计,便可将边民欺负得求天不应、求地无门。

  班彪曾说:“羌胡……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虽然不是皆为此,但被欺负而反叛,应该是蛮夷寇乱的原因之一。

  公元77年,章帝时,“安夷县吏略妻卑湳种羌妇,吏为其夫所杀”。安夷县某县吏看见一名羌人的妻子漂亮,将其抢掠回家,羌人怒杀县吏。县长宗延大怒,追杀该羌人出塞。卑湳种害怕全族因此会被朝廷诛杀,起兵攻杀宗延,然后索性与勒姐、吾良二种联结为寇。

  那可是明章之治时期,就有这种事件发生。而这种事件不可能是个案。

  内郡汉人遭受这种欺压,或许就忍气吞声了。

  边郡羌人生性粗野好斗,则直接拔刀而起。

  刘备看多了历史,深知从来没有能够掌握一切的人,从来没有一辈子英明神武的皇帝。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掌此一国,更应该谨慎。

  如果肆意放纵,妄自尊大,后世隋炀帝之事就在前面等着自己。

  讨论完对羌氐的大政方针和长远战略,又讨论阎行、张猛、宋建之事。

  韩遂跪下道:“贼首阎行久从于臣,臣深知其性,本非悖逆,无有野望。

  如今只是骑虎难下,惧朝廷之诛,而拥兵自保。

  陛下若肯赦免,一纸诏书,即可将其召至御前。

  请陛下明察。”

  阎行之妻死后,韩遂将自己小女儿嫁给了阎行。两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纽带。韩遂既投了刘备,也不希望阎行牵连到自己,说服其归降是最佳选择。

  刘备道:“韩卿请起。阎行若能归降,固是好事。

  然其杀我将士,血债累累。

  其降能否贷其一死,尚待讨论。

  奉孝,卿有何意见?”

  凌充、许晋、姜叙等可以说是都死在阎行手里,刘备心中是有些犹豫的。

  凌充属于军谋部密谍司,是郭嘉的下属。故刘备询问郭嘉意见。

  郭嘉道:“阎行虽负血债,罪不容诛。

  然,其起初受命于上,两军交锋,乃是公战,非是私仇。

  如今拥众也是为形势所逼,非其本意。

  阎行有勇力,名闻羌氐。若能收降,对朝廷收服凉州民心大有帮助。

  其现处金城,位于陇西宋建与武威张猛之间,臣以为,可令其戴罪立功,协助田将军削平宋建、张猛。

  若能立功,可将功折罪。

  若不能立功,再行诛杀不迟。”

  刘备点头道:“卿能识大体,朕心甚慰。”命中书丞为卫觊起草诏书。

  卫觊就在帐中研墨执笔,一挥而就,呈给刘备。

  刘备看了,道:“甚佳。不必改了,用玺吧。”

  符玺丞取出玉玺、朱泥,盖印。

  中书舍人将诏书装入匣中。

  卫觊已将诏令内容重新誊抄一份,用于存档。

  刘备命鲍出挑选虎贲,护送中书舍人西上,将诏令以最快速度送到田豫手中,命田豫自择使者去阎行处宣旨。

  鲍出和中书舍人接令而出,很快安排妥当,又回到大帐之中,侍立在刘备侧后。

  韩遂再次拜谢,并向刘备请示:“臣请写信给阎行,向其阐述陛下爱惜之意,督促其效命立功。”

  刘备准许。

  见此事说完,贾诩向刘备奏请:“陛下,羌氐果于触突,坚刚勇猛,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

  即使施以教育,亦难在科举中与关东士子争雄。

  不如试以武举,征为士卒,必能得其心、获其用。”

  刘备颔首道:“卿之言极是。用人当用其长。

  然朝廷以前屡征羌人为兵,损伤不小,若猝然再征,恐其犹疑。

  当先取信于其众,再徐徐图之。”

  凉州各郡太守人选不可不慎,必须选用能臣。

  刘备已经攒了那么多名臣猛将,仍旧觉得大大不足,迫切期待着更多人才出现。

  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才,现在都还在基层历练。

  刘备几次派出士子前往荆州进行交流,就是想要吸引人才,一是要把离开中原前往荆州的士子劝回来,二是要把荆州本地的人才招过来。

  诸葛亮跑了一趟荆州,把河东人裴潜给拐了回来。

  这裴潜虽然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位,却也是刘表的上宾。

  裴潜肯回来,给刘备带来不小的惊喜,当即先将他放在农部任职,准备过一段时间就放出去任县令或屯田校尉。

  裴潜乃是可任一郡之守的干才。

  裴潜带来了王粲欲北归的消息。山阳人王粲本是要与裴潜一起回来,但临行却生了病。裴潜欲留下照顾他,被王粲坚决拒绝,道:“君先北归,切记须将见闻写信于我。”

  王粲自是一个大才子,历史上论名声远超过裴潜。但裴潜对国家实际起到的作用,是王粲比不了的。

  刘备更重视裴潜。

  对王粲北归,刘备也表现出欢喜,命中书舍人路粹给王粲写信,诉说天子殷切期盼之意。

  路粹与王粲不熟,但他们的共同交集是刘备的老丈人蔡邕。

  路粹是蔡邕的弟子。

  蔡邕对王粲“见而奇之”,认为王粲“有异才”,自称不如,又说“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盼望着,盼望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关中、凉州收了,只剩下北伐冀州了。加油!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