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试验方法与二手贩子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刘完素,字守真,乳名天喜,自号通玄处士,河间肃宁人,时年三十有八,乃北地名医,常年在民间行医,金廷多次想聘其为太医局太医,不从。

  数日前,刘完素所在的博安堂被刘麟派人砸了,东家也不再敢收留,刘完素带着家人本欲会河间府东高庄村老家,在路过良辛堂时见路人堵住了街道,一问才知,是山东的名医马从义夫妇到了,并在此免费施药问诊七日。

  刘完素本就是悬壶济世之人,了解民间疾苦,又听闻过马氏夫妻之名,便毛遂自荐前去帮忙。

  辛无病听说是刘完素来了,连忙一瘸一拐的跑来见礼,只见此人生得浓眉杏眼,长须飘逸,头戴素巾,身着儒袍,身材高瘦,看起儒雅不凡。

  “通玄先生来此,真是蓬荜生辉,晚辈这厢有礼,通玄先生快请。”辛无病虽然行动不便,还是十分客气见礼,刘完素之名,他在北地多次听到,不亚于郭雍。

  “衙内客气,某见马从义伉俪到此免费施药问诊,此时有人数众多,便寻思着来帮帮忙,倒是叨扰衙内了。”刘完素拱手还礼道。

  “先生高义,我大姨和大姨父昨日刚到中都城,今日就施药,他们在登州时便是如此,倒是没料到今日有如此多人,能得先生之助,无病感激不尽。”辛无病拱手道。

  “哦,马家伉俪是衙内长辈,难怪衙内手艺这般高超,制出镇痛丹,去风丹这等妙药,是某眼拙了。”刘完素听到辛无病如此说,有些意外。

  “先生哪里话,晚辈后学末进,当不得先生如此夸奖。”辛无病客气道。

  “衙内客气,某等也不必再次客套,尽快安排某去帮忙便是,某家几个侄子也是可以出一把力的。”刘完素说罢又指了指身后三个年轻人,皆是年轻后生,最小的与辛无病年纪相仿。

  “好的,先生请跟我来。”辛无病也不在客气,便领着几人到了良辛堂中与马从义、孙富春夫妇认识。

  几人稍作寒暄,孙富春便又辟了一处给刘完素坐诊,如此人流有分减一部分。

  辛无病只能在一旁站着,屁股还没好,坐着生疼,只得给孙富春等人打打下手,不过镇痛丹和去风丹到成了消耗最多之药。

  一天下来,马氏夫妇也有些倦,他们对辛无病独自研制出镇痛丹这等良药,甚是欣慰,毕竟是自己的亲传弟子,现在这般年近就能有此成就,今后在青囊之术上的建树当是不可限量。

  在见识了辛无病的实验室后,马氏夫妇和刘完素皆如郭雍一般,有些诧异,毕竟传统中医是一门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为基础,融合道家学说为基本原理的学术体系,其实践方法主要是归纳统计式的经验论,有用性是检验的主要方法,于后世的西医以药理性研究为基础不同。

  他们惊讶的不是辛无病研制出的药方,而是辛无病的炼药方式比较新颖,辛无病把有用的药方进行了有效成分的萃取,引入了科学的思维概念,从相反的方向对方剂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后,再进行实验性的验证。

  此时的人们并非不具备科学精神,相反中国人是最擅于收集、整理、归纳感应信息的民族,只是主流意识形态,不重视对方法论的总结。

  中国的传统哲学儒释道立足于宏观,强调对自身的修行,重视对心灵的磨练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对方法论的总结并未成为一种主流,导致意识工具化的道路崎岖。

  引入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有通过可验证的科学实验,有助于建立起人们的科学观念,才能激发人们去追寻其中的基本科学原理。

  辛无病在给众人展示了如何用酒蒸馏出酒精,用酒精和醋酸与柳树皮、白果白珠枝、叶等提炼出来的芳香油混合加热后得到的镇痛丹,辛无病采用的方法与炼丹相似,众人也能够接受。

  特别是医用酒精,辛无病把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交给孙富春,告诉她这是自己调配的最适合用来祛除毒物的比例后,孙富春便对辛无病这套炼药方式产生了极度的兴趣。

  郭雍已经学习了几个月,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和理论,虽然谈不上深刻,但对辛无病提出的药物有效成分的验证,一直都在实践中,在他看来这无非是改变了一种煎药方式而已,但就是这种煎药方式的改变,让他产生了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

  辛无病当然不会急于给这些都是他长辈的人物去普及所谓的科学知识,他只是把自己的方法抛出来让大家知晓,至于后面的研究,以这些人的专研精神,辛无病并不担心。

  于是辛无病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在孙富春的大力建议下成立了,汇集了当时北地的几大名医,郭雍、刘完素、马从义、孙富春,他们带领了十几个学徒,除了每日坐诊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研究药方的有效成分。

  良辛堂之事辛无病几乎不用去管,更多的精力花在了酒楼和瓦舍的经营上,虽然被孙富春揪着耳朵说是不务正业,但见过王重阳后,孙富春饶过了辛无病的耳朵。

  马从义夫妇本来就是耿京从山东请来的担任九执的人选,现在辛无病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两人也无话可说,良辛堂反而成为他们发展会员的地方之一。

  在任何时代懂点医术都是极为有用的技能。

  马从义二人还从登州宁海带来了两个弟子,一个名为刘妙通,一个名为邱通密,比辛无病还小了两三岁,但二人却是十分机敏好学,很快就成了实验室的助手,对辛无病这种新的炼药方法也充满兴趣。

  ……

  大半个月后,多日不见踪影的端木义找上了辛无病,告知辛无病,端木家同意了辛无病的建议,做辛家的代理人,不管是现有的黄金酒、水晶琉璃和味中仙,就连良辛堂产的药,端木家也要代理,这倒有些出乎辛无病的意外。

  “端木兄,为何你们连药也要买,难道你端木家要做药材生意不成?”辛无病问道

  “无病,你是真不知还是怎的,你家良辛堂的镇痛丹、去风丹和白药都已经被高价卖到塞外,现在都有人专门排队来你家买药,然后囤积到一定数量往中都以外地方高价卖出。”

  “就说这镇痛丹吧,你卖十文一粒,你知道在其他州府卖到多少?一百文!这钱都被二道贩子给赚了。”

  端木义解释道,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什么?还有此事?”辛无病听罢被惊的险些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那可不,无病,先说好,这些要我们也都要代理,有多少买多少,还有以后你辛家的新药我端木家也都要。”端木义赶紧又道。

  “等下,端木兄,此事我要捋一捋。”辛无病抬手道。

  端木义提供的这个信息是个新情况,而且是自己当初没有预计道的,当然这与这几种药的疗效有密切的关系,辛无病沉思片刻后,对端木义说道:“药的事情,我需要跟我大姨和姨夫商量,主要是定价的问题,不如这样,你可以拟定个章程出来,比如在中都镇痛丹卖十文,在河间府卖二十文,依次类推,路途远的地方当然要加上运输的费用,也让你有赚头。”

  “还卖十文?无病,你就是明天提价到五十文,买的人一样多了去,你干嘛要把这钱白白送给别人赚去。”端木义不解的问道。

  “端木兄,你刚才所说之事,我之前没料到,不过,这药制出来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治病用的,卖五十文,一百文但让没问题,但普通百姓买不起,这药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你也别瞪眼,药材粮食都是能救命的东西,我辛家不能赚这种钱,适当的提价可以但是几倍的涨价,决计不行,而且一旦我辛家涨价,这药的培养就会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我真要卖到一百文,你说朝廷会不会不管?”辛无病说道,也不管端木义的脸色。

  辛无病炼制药物的初衷还是位了给百姓治病,如果真要用来牟利,别说自己这关过不去,更别说孙富春和马从义会同意。

  而且这几种药目前只在中都销售,定然会形成中间利益层,端木家正是看到这点,所以才会有打包代理的提法。

  “无病,你是想走量?”端木义又问道。

  “端木兄,这药材走什么量,难道还能当饭吃不成,就如此定下吧,对了,我还可以把原料交给你来做,怎么样,这样你就两头赚钱,这样够意思吧。”辛无病轻笑一声,说道。

  “你那能进多少原料,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够哥哥请你喝顿大酒呢。”端木义有些不屑的说道。

  “这你可就不懂了,端木兄,你可知道我每天要多少石英砂,石灰石,纯碱,每天要用多少原浆酒,多少药材,多少醋吗?”

  “你能卖出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我现在缺的是原料。”辛无病道。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