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成立理藩院的旨意很快就传开了。
尚书省的动作也很快,立马就在朱雀大街给理藩院安排了一处院子作为衙门!
“大哥,人都到齐了,你看要不给大家说两句?”
薛礼是张华安排在理藩院中的主要助手,这几天也是忙坏了。
作为理藩院的总理,河间郡王李孝恭是一次都没有来这处院子,只是让张华去王府给他说了说想法。
李孝恭虽然妻妾成群,但是只有一儿一女,所以张华这个女婿在他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再说了,他早就知道自己这个理藩院的总理是怎么来的,需要做什么。
所以他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行,那我就简单说几句吧。”张华看了看堂下各种各样的人,开始了自己为官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发言。
理藩院这个新衙门,可以说大家都不看好的。
所以六部之中愿意自己来的人,几乎没有几个。
张华干脆就假公济私,从今年的科举之中划拨了一帮人手来到院中。
这也算是给科举中举的人安排了一个正式职位。
等到理藩院的权柄日重的时候,这些通过科举过得晋升的人员,想必影响力将大增。
“大家都知道,我们理藩院的机构设置和其他衙门都不一样,这是和理藩院的特点紧密相关的。大家万万不可按照以前的思路来处理理藩院的事情。”
张华给理藩院设置的机构,完全是参照后世的公司制度来安排的,按照张华的设想,理藩院将会成为东印度公司一样的存在。
这是什么概念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辉煌时期的东印度公司。
提起东印度公司你一定不陌生,但你一定不知道东印度公司其实不止一家,主要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等好多家。
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他成立于1602年,到1799年宣布解散。
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发行货币,并被获准可以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与其说是一个公司,不如说是一个国家更为恰当。
在这家公司存在的197年间,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荷兰东印度公司甚至成为海上贸易的代名词。
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更加厉害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两次鸦片战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发起的。
虽然张华没有要造反的意思,但是接着理藩院,给张家在海外留下几条生路,还是很有必要的。
谁也不知道大唐这个帝国是否可以一直辉煌下去,以后的皇帝是否能够一直信任张家。
所谓狡兔三窟,张华自然是要考虑这些的。
华庭县,新华庭,以及未来还没有开发出来的地方,都会有张家的未雨绸缪在里头。
特别是新华庭,也就是后世的新加坡,这座不太大的岛屿,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好好的经营一番,绝对是大有可为。
“理藩院初创,一切都还比较简陋,各个职位的品级也没有最终确定,我先简单的安排一下分工。”张华看到堂下大家并没有太多的诧异,便开始继续说着自己的安排。
“财务科、情报科、行动科、培训科、接待科、总务科、人事科是理藩院目前的七大科室,以后慢慢的再往上升格。”
“财务科科长陈安,情报科科长狗子,行动科科长清影,培训科科长……”
张华一一安排了各科负责人,理藩院是尚书省直属机构,按理说它的级别有可能是和户部礼部这些大部一样高,也有可能低很多。
李世民也没有说清楚,张华也懒得计较,反正级别没有那么高,反倒是方便自己安排人手。
要不然真的和户部一样平级,那么各个科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厅级干部了,陈安也好,狗子也好,完全是不够资格的。
现在倒是好了,张华一窝蜂的把今年科举上榜的人员拉过来一大半,分到各个科室。
同时把财务科、情报科和行动科这三个核心科室上放了自己的亲信。
好在理藩院总理是张华老丈人,要不然还真没有那么好办。
除此之外,薛礼被任命为总理助理,一跃成为理藩院的三把手,协助张华负责理藩院的事情。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李世民把理藩院交给了张华,张华也懒得客气,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折腾。
反正这个时候大家不重视中原之外的事情,张华怎么折腾都没事。
不过,李世民还没有说什么,礼部倒是先跳出来闹事了。
作为尚书省六大部之一的礼部,地位一直是数一数二的,甚至到了明清的时候,连吏部也不能完全比得上。
因为礼部负责科举,吏部实权再大也只是负责官员上的调动。
然而,礼部却能决定谁能够当官,0到1的难度比1到10的难度要大无数倍。
说明白点,礼部掌握了寒门上升的渠道,也掌握了士族延续荣耀的命脉。
对于官场来说,吏部确实能在朝廷上拥有话语权,但礼部才是官场围绕的核心。
礼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宗教事务局+民族事务委员会,再加办公厅的部分职能,以及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国宴机构的工作。
现在张华搞出来一个理藩院,相当于一下子就把礼部的权利砍掉了一小半,绝对是伤筋动骨了。
从今以后,凡是和唐人之外的事情,都和礼部没关系了。
现在的礼部尚书豆卢宽,是万年县人,算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
豆卢宽是隋文帝的外孙,隋朝时就被封为芮国公,和李渊当时的地位不相上下。
所以虽然他没有萧禹、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那样名扬后世,但是在贞观五年,他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不过,尚书左右仆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理藩院又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
礼部怎么闹也没用,只好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变化。
不过,礼部也有脾气的,居然理藩院成立了,那么现在林邑国和新罗、倭国使臣就直接甩给了理藩院。
礼部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