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门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在我进入青春中期之前,也就是还没认识伊娜的时候。也就是2002年9月1日,我终于成为了期待已久的中学生。站在卫生院的门口,那张稚嫩的脸蛋抬头仰望着对面的大门。大门看起来也还算有点气派,整个大门由一条线上的四根柱子隔离出三道门,一个方形正门和两个孔形的侧门,最外边的两根柱子间的距离足足有八米四宽。

  而这方形的正门,则由中间的两根柱子和顶部的门梁围成。从贴在柱子上的瓷砖规格可以看得出来,柱子宽60cm,长90Cm。而这60x90cm的瓷砖,从门梁的位置往下贴,柱子上一共贴了六块。因此也得知,地面到顶部门梁有三米六高。门顶部的横梁也贴有六块瓷砖,不过规格是60X60cm,一字排开横着贴的,因此这正门的门梁也是三米六。这门梁的长度也是这方形正门的宽度。柱子的内侧则焊有两米五高、一米八宽的铁门,两扇门关起来刚好把这方形给合了起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门。铁门则由钢管焊接而成的,渡着银白色的漆,两个柱子各焊有一个。铁门到地板的距离有十厘米左右,从铁门上焊接的铁轮就能判断出来。这门要是安装过高,可以让人从门底自由出入,多多少少也就失去了这门的意义了。

  两个侧门则是一样的大小,分别在大门两侧。但不是方形的,而是孔形的小门。从每个门的门梁上贴着的两块瓷砖,可以算出每个门有一米二宽,高度也是同正门一样,三米六高,只是三米往上的部分是个半圆的孔形而已。在最外边的两根柱子的内侧,也都是同正门一样的高度焊接着铁门,铁门上也有铁轮,样式和正门的一样,只是比正门短了六十公分,也正是刚刚能把侧门给合了起来。这四根柱子、三段横梁、三道门就构成了整个大门的最基础,如果无需再多加修饰,也已经是能够是一个能够拦人于外的大门了。

  但是前面也是说过了,这门看起来还是有一点气派的,至少在十六年前的2002年来说是够气派的。就算放在现在,放在南乡的小乡子里,这门看起来,都要比乡里所有的门要亮眼睛许多。这气派的看点就是这整个横梁往上的部分了,颇有一点是古代屋宇式大门味道,也就是古装剧里那种王府大门的门檐样式。古代的王府门檐也都是一层而已,但我们这大门却是两层四角门檐。暗红色琉璃瓦的四角飞檐,檐部向上翘起,四角向外延伸,若飞举之势,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这底层的门檐是直接在三道门的横梁上盖起来的,高度有一米二,从中间两根柱子被占据两块瓷砖的距离就懂。这门檐不仅完好盖住了下面的所有的门,还向最外面的两根支撑柱子延伸出去一米多,倒是加大了整个门的宽度到十米多。而这上层的门檐由中间两根柱子支撑着的,要比底层的门檐要小,是正好盖住下面三个门的大小,和下门一层的檐看起来倒是很成比例,在门檐顶部横摆放着两条正在戏珠的金色琉璃瓦龙,好不亮眼。

  整个门也是红银黄的色调,琉璃瓦是暗红色,贴在柱子和横梁上的瓷砖也是灰里参有红,铁门是银灰色的,而戏珠的双龙是金黄色。正门横梁则是红黄色的搭配,六块灰里带红的瓷砖,中间的四块闪耀着四个金黄色的钛金字——“南乡中学”。字体是辨认不出来,那时的我根本就没有字体的概念,也就谈不上辨认了。中间两根柱子上钉有“文明单位”、“先进集体”、“达标学校”、“先进学校”四张金色的牌匾,每根柱子两块,十分对称的挂着。虽然我是看不懂这些牌匾有何意义和作用,但是给我的感觉,这学校也总比村里的小学要好多了吧,就一个大门看起来都很不一般了。

  我定定的望着这大门好几分钟之后,侧过头看了看站在身边的父亲,穿着灰色短袖T恤搭一条黑色西裤,脚上穿着的是一双黑色皮鞋。这样的穿着对于一个已经四十四岁的农村父亲来说已经是很得体的了,特别是在那个时代里。父亲这样的穿着也是我们家从2000年彻底搬回隘村之后,很少看见他这样穿的了。在家里务农,也没必要穿成这样,随便的衣服裤子,夏秋一双拖鞋,春冬一双布鞋基本就是一年。

  2000年之前,父亲在柳市和宜县的一些厂子里揽下一些伙计,那时候干得应该也还行的吧,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是相对于待在村子里的收入又要好许多。2000年左右,那些厂子改革了,禁止了外包的伙计,父亲在城里也是实在混不下去了,就举家回到了隘村。

  我是1995年,六岁上的学前班。六岁之前一直呆在隘村,由爷爷奶奶带着。到了上学的年龄,也就跟着父亲来了柳市,在柳市上了三年的小学。98年的时候,父亲在宜县找到伙计。三年级的时候又随父亲来到宜县,在宜县的小学里上了一年半的时间。到了2000年举家回到隘村之后,在隘村里也上了一年半的小学。这小学生时期就是这么拖拖拉拉给完成的。今天我是终于要成为中学生了,心中自然是相当期待和激动。我看着父亲迈向学校大门的步伐,我也紧跟其后。开始迈向了我的青春之门,迈进我中学之门。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