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从(求订阅!)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

  见张浚进来,赵构强自打起精神来,道:“爱卿若还是老生常谈,可是欺君了。≦看最新≧≦章节≧≦百度≧≦搜索≧≦品≧≦书≧≦網≧”——赵构先声夺人,封死了张浚危言耸听的嘴。

  张浚心不免有些悲哀,认为赵构是被汪伯彦和黄潜善那两个庸相所误,进而失去了对时势的分析能力。

  张浚有心再劝一劝赵构,可他又实在是担不起欺君之罪。

  最后,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张浚道:“臣此来并不是来说军即将南下的。”

  赵构问:“那爱卿想说甚么?”

  张浚冲赵构一拜,然后不答反问道:“请问官家,您觉得临安府适合当我大宋的都城吗?”

  “这……”

  赵构还真没想到张浚想说的竟然是此事,进而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浚的问题。

  张浚并没有难为赵构,而是很快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临安府当都城,原本是很合适的,江南富饶,气候宜人,临安又四通八达为江南的心地带,关键是,临安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易守难攻,实乃少有的都城之地。只是……”

  赵构隐隐猜到张浚想说甚么了,不过他还是装作不知的问道:“只是甚么?”

  张浚道:“只是临安离海边太近了,而大海军又极为强大,有一次运送十万大军的能力,若是军突然从海杀过来,陛下当何去何从?”

  赵构听言,眼不禁浮现出了一丝担忧之色!

  张浚所说的这些,赵构并不是没有想到。

  可问题是,现在也没有临安更合适当南宋都城的地方了——像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这些适合当都城的地方全都在长江以北,甚至连金陵都被大占了,哪里能当他们南宋的都城?

  要知道,这都城可不其它地方,它对交通、人口、防御、周边等等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说实话,如果真较起真来,这临安其实不适合当都城。

  可这话又得说回来,只剩一隅之地的南宋也真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赵构沉吟了一会,道:“爱卿到底想说甚么?”

  张浚道:“官家该给自己、给大宋留条后路,万一……”

  张浚想说的是:“万一军杀过来,官家您该怎么办?”

  可话到嘴边,张浚想起了刚刚他跟赵构的约定,所以他的话戛然而止。

  赵构听言,眉头是一皱!

  赵构听出来了,张浚这还是在坚持军很快会打过来,只不过张浚现在换了一种说法罢了。

  赵构不禁有些不悦,心道:“这张浚也太可恶了,不能念叨点好事嘛,非得咒军打过来,其心可诛!”

  见赵构的脸色变了,张浚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又将赵构惹怒了?

  张浚连忙补救道:“官家当初选择临安府当都城,主要是考虑到,江南经济繁荣,集江南之财,进可以收复失地复我大宋全境,退可以安心发展,等待收复我大宋全境的机会,可随着大海军切断了咱们大宋的海贸易,江南的经济大退,已经无法达到官家的预期了。”

  张浚这话算是说到了赵构的心坎里。

  当初,赵构之所以选择临安当都成,主要是看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想要集江南之财来壮大他自己。

  可来到江南之后,赵构才发现,江南地区的经济情况,严重滑坡。

  造成这种局面,其实有很多原因,像之前江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像北宋末期对江南地区压榨得太狠了,像现在战火频繁阻断了南北贸易,等等……

  而这其,最大的原因是,大全面封锁了南宋对外的贸易,尤其是海国际贸易。

  自从南宋建立之日起,军严禁宋人进行海国际贸易,一经查到船有人是宋人,立即扣押所有货物,毫不通融。

  为了能全面封锁南宋的经济,也为了保证大的利益,海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组织结构非常严密的海警部队,严厉打击走私。

  总之一句话,乖乖的交关税,保证你在大畅通无阻,并且享受优厚的政策和福利,而不交关税,则保证你血本无归。

  那宋人真一点做国际贸易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不是。

  只要你跑到江北定居加入大的国籍,便可以跟所在区域的户籍管理处领取大的户口),便可以进行海国际贸易。

  不过——

  一旦进入大的境内,不允许再回到江南了。

  也是说,这是一条单行路。

  大严禁宋人做海贸易的做法,导致不少江南的人往江北跑。

  加,江南如今战火不断,百姓遭到了各方的迫害,而江北的大已经完全安定下来。

  江南人往江北跑的更多了,甚至连临安的人都往江北跑。

  这也导致,临安现在不禁经济不行了,连人口都出现了问题,根本不适合当都城。

  赵构又想起刚才张浚所说的万一军从海攻过来……

  过了一会,赵构问张浚:“张爱卿,有甚么,你一块说出来吧。”

  张浚正了正衣襟,然后说道:“自从官家登基以来,皆因有蜀的钱粮支持,我大宋才可以续日,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如将都城迁到蜀吧,秦得蜀地而一统天下,汉得蜀地而灭掉项羽建立了四百年的强汉,太祖得蜀地而先后灭掉南方富裕的南唐、吴越等国结束战乱建立我大宋,蜀地易守难攻,又盛产粮食,官家若入蜀地,聚起三五十万大军,谅军再强大,也奈何不了我大宋。”

  “迁都蜀地?”

  赵构眉头不禁紧皱!

  蜀地的确是有张浚所说的这些优点。

  可有一点,注定了蜀地的格局。

  这点是蜀道难难于青天。

  换而言之,也是蜀地的交通实在是太不便利了。

  而这一点,不仅限制了蜀地的格局,也使得蜀地完全不够资格成为都城的所在地。

  这么说吧,如果赵构按照张浚所说的撤入蜀地,那么军只要不顾一切锁住蜀地的门户,那赵构和他的南宋可会与世隔绝,然后南宋的其它地区会失去“大脑”,进而任军宰割。

  更关键的是,南宋目前虽然只剩一隅之地,但并非到了只有固守蜀地才能不被灭绝的绝地。

  因此,赵构不可能选择跑去蜀地固步自封。

  可话又说回来,万一军真从海攻过来,赵构除了蜀地以外,也真没地方可以逃了。

  另外,赵宋目前也的确是需要蜀地的供养。

  所以,张浚所说之言也并非完全是废话。

  顺便说一句,赵构清楚,张浚所说的,其实还是在防军突然南下,只不过,张浚这次找的切入点,让赵构不得不重视张浚所说的。

  过了好一会,赵构才不动声色的说道:“迁都蜀地,那江淮、荆楚、三湘、两广、八闽全都不要了?”

  “这……”

  张浚未来也是当宰执的人,怎能想不明白赵构的顾虑?

  而且,不仅赵构,张浚也不愿意失去这广袤的疆土,让南宋变成一个弹丸小国。

  想了一会,张浚的眼睛突然一亮,随即道:“臣这里有一个两全之计。”

  ……

  

  https:///html/book/46/46223/l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