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谍影重重(2)“不明真相的民众”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青州府诸城登莱军第四百九十九号农庄。

  张学礼这几天很煎熬。

  他是前不久刚被俘获的包衣奴才,与其他人不同,他可是几代都在辽东讨生活的汉人,但由于“从龙”晚,并没有抬旗,只能做镶白旗的包衣奴才。

  这几晚每当他想要睡下时,庄东边的大树上就传来一阵阵鸟叫声,想到他们这次入关前,李率泰大人亲自给他们做的训导,他很是清楚这阵鸟叫声代表什么,这种鸟李大人叫什么“商羊”,还把这次行动叫做商羊行动,这种鸟叫声意味着----醒来吧,羊倌,做得好的话抬旗,最好的赏半个前程。他们这些受过训导的被称为“羊倌”。

  同样的鸟叫声还在其它农庄传播。一时间,整个青州府有不少包衣奴才的心思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朝廷派了登莱青巡抚、监军太监和锦衣卫千户,加上什么“朝廷要向辽国公动手了”、“辽国公命不久矣”、“辽国公要造反了”等流言,许多庄户也迟疑起来,而史可法的丈量田亩更是加剧了这种势态。

  星火城,王明章府邸,后院。

  一个身材不高,身穿白色丝绸衣服的男人正在院子里烦躁不安地四处乱走着。他的头发用蓝绸扎了一下,两条一尺多长的蓝绸带子飘在脑后,这人三十多岁,眉清目秀,留着短须,左手还拿着一把折扇,正是这间房屋的主人——王明章。

  “先按兵不动,摸清真相后再说”,想起刘勇对他说的话,他不禁又是一阵焦躁,怎么摸?眼下四百九十八、三百八十一、三百零一、……,总共有十多个庄子都闹了起来,纷纷向下来清丈田亩的史可法请愿,要求少交税粮、办理田籍文书,甚至有不少平时参加军事训练的青壮也参与其中。

  “大人,他们到了”,王明章转身一看,原来是王达,王明章来到二进的客厅,只见吴啸风、元秋、刘雄三人正坐在客厅等着。

  吴啸风是刘勇安排进情报系统的,王达是王明章自己要来的,目前这四位就是王明章手下的四大金刚了。其中四人又有分工,刘雄掌管安全一处,负责系统内的名册、考功、账务,吴啸风掌管安全二处,负责锄奸、秘密抓捕、侦查行动,刘雄掌管安全三处,负责所有情报人员的培训、审计、督查,王达是王府的管家兼警卫队长。

  “都说说吧,你们这几天都了解到什么情况?”,王明章见三人都是一脸倦色,知道他们估计都没有进自己的家门,完成任务后就直奔自己这边来了。

  “大人”,刘雄先站起来向王明章施了一礼,“闹事的都是有包衣奴才的庄子,胶州附近的庄子没有受到影响,其他人跟着闹事,估计是受到了这些人的撺掇,还有,大部分有包衣奴才的庄子也没有受到影响,故职部认为,上次俘获的包衣奴才中,要不是有些人本来就是鞑子准备安排到山东地界的细作,要不就是就是死心塌地愿意跟着鞑子干的人,只要把这些甄别出来,事情就好办了”

  “大人”,吴啸风站了起来,当刘勇三月份安排他进安全厅时,他还有些不乐意,他是一直跟着刘勇的吴王遗部的吴氏族人的子弟,一门心思准备在军中建功立业呢,先是被抽调到刘勇的警卫部队,除了跟着元春在沂山阻击白甲兵那一仗,其它的大仗根本没有轮到他,当公爷要调他去干情报工作时,他心里是一万个不乐意,最后还是吴皓龙对他说:“啸风,国公爷的大业得成就在眼前了,将来除了姓刘的,这第二大家就是咱们姓吴的了,这安全厅就是大明的锦衣卫、东厂,就是守护国公爷和媛儿母子的,国公爷安排你进去是对你的信任,你千万别辜负了公爷的信任”,吴啸风听了这才下定决心跟着王明章干,好好守护公爷一家。

  “据职部调查,这十几个庄子的庄民前不久在晚上都听到一些鸟叫声,而这些鸟叫声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职部认为此中大有蹊跷,以往在首阳山时,公爷训练我们长刀兵进行山地特种训练时,互相联络时也学鸟叫或兽叫,故职部估计是鞑子的细作头目故伎重演,以前梁满仓案是画图形、摆石头,现在改鸟叫了”

  见王达、吴啸风都说完了,元秋也站起来说:“大人,我也同意王处长、吴处长他们的意见,另外,这召唤鞑子细作之人肯定处于细作的上层,不大可能是庄里的包衣奴才,很有可能是往来的商人或者上次俘虏的汉军,所以职部建议调查范围要扩大到港口、军中”

  王明章听完三人的陈述,正准备说话,外面有说话的声音传了进来,他心中不喜,这府里越来越没规矩了,知道老爷在客厅议紧要的事,还敢在外面喧哗,便示意王达出去看看。

  等王达回来还带了一个人进来,众人一看,连忙起身行礼,来人正是登莱总兵、辽国公刘勇,只见刘勇笑着对他们说:“没打扰你们吧,你们继续商议,我就在一边听着”。

  等刘雄三人将刚才的话重述了一遍,刘勇陷入了沉思,半响才对王明章说:“畯功,你看这事怎们办”,王明章想了想说:“安之,现在必须采取行动了,依我看,兵分三路,一路在庄里,一路在军里,一路在青岛港、渤海港,重新核对名册,互相印证,将隐藏在庄户、军队里、商人里的细作挖出来,另外还需要做好所有庄子的安抚工作,我建议,鼓励包衣奴才互相揭发,揭发有功的可提前转籍,分给土地,军里的提升职务,另外可将所有的包衣奴才的奴籍缩短,我想有了土地,这帮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劲头搞事了”

  “好!”,刘勇也站了起来,“所有包衣奴才奴籍缩短到一年,一年后每人分五亩地,这次检举揭发有功的分八亩,优先考虑成婚;军里的赏银,训练努力又确实实力出众的予以提拔,这次干脆将五百个庄子统统再摸一遍,我安排两万五千人配合你们的行动,每个庄子五十人,希望你们能尽快将局面稳定下来,将鞑子细作挖出来”。

  四百八十九号庄子。

  李才坐在门槛上,悠闲地抽着旱烟。这旱烟还是收留他的张全给他的,自打他撺掇张全夫妇参与闹事以来,夫妇二人对他客气了不少,每顿饭也能吃饱了,还能上桌和他夫妇一起吃。

  李才一边叭嗒着旱烟,一边憧憬着那半个前程,有了前程那就是“主子”了,手下就有一大帮农奴给自己干活了,在这庄里确实比在辽东好,但再好也比不上那半个前程啊。

  “有人吗?”,只听前院有人叫,李才不满地嚷了一句,叼着旱烟袋来到前院,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带着两个士兵站在院门外,李才乍一看心里便有些不安,难道自己的事被他们察觉了?又想到昨天巡抚大人大人拍着胸脯跟他们讲的话,这胆子又大起来了,怕什么,这大明国还是文官当家,他刘勇一介武夫算的了什么。

  那少年正是刘雄,现在安全厅人手有限,这次普查五百个庄子,连王明章也亲自出动了。

  等刘雄等人来到后院,张全夫妇赶紧也出来迎候。“没什么事,就是核查一下名册”,刘雄说。

  “户主是?”

  “是小的,张全”

  “年龄”

  “二十八岁”

  “籍贯”

  “济南府青城县”

  ……

  等问道李才了,李才大大咧咧地说:“军爷,我就是一个奴才也要核查?”,刘雄说:“辽国公军令,凡是国公府下辖庄子一律要核查”

  “姓名?”

  “李才”

  “籍贯”

  “辽东铁岭”

  “祖上什么时候过去的”

  “好像是嘉靖年间”

  “这次入关前在辽东干什么?”

  “种地”

  “爹娘还在吗?”

  “在”

  “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在哪儿种地?”

  “沈阳长安堡”

  “想家吗?”

  “……想”

  “想家的话可以安排你们回去,现在就可以走,在村头集合,赶紧去吧,一大帮都在那里等着呢”

  “这位小爷,真的放我们回去?”

  “那还有假,船队直航到旅顺,到了旅顺你们就各回各家吧”

  等李才走了,刘雄又问张全:“最近过得怎样?”,“好好好”,张全回答道,

  “与你以前相比呢?”

  “那可好太多了,以前我给本乡的地主做佃户,收获的六成要上缴,遇上丰年还勉强吃得饱,遇上灾年那就太惨了”

  “那你还出来闹事?”

  “……军爷,不是我想闹事,我听那李才说凡是参与的,新来的巡抚大人一律发给田籍文书,这二十亩地就归我了,还说按大明律,这土地的收获只上缴一成”

  “那你说这青州地界谁说了算?”

  “巡抚大人?不不不,是国公爷”

  “张全,国公爷将你从鞑子手里解救出来,还分给田地,租税也只收三成,你竟然听信小人的蛊惑,你忘恩负义,带头闹事,现在我正式通知你,田地全部收回,你一家人发往蒙阴矿上挖矿,挖满三年看表现再决定能不能释放”

  “啊……,军爷,我是冤枉的啊,都是那挨千刀的李才使的注意,不干我事呀”

  第四百九十九号庄子,王明章亲自带着人一户一户地核查,查到一户人家时,只见那个包衣奴才“呼”地跪下了,“大人,我有重要情况禀告”,“哦,你叫生么名字?”,“奴才,不,小的叫张学礼”。

  一个月后,五百个庄子全部清查完毕,凡是参与了闹事的,一律发配到蒙阴挖矿,包衣奴才中隐藏的细作也挖出来十几个,审问清楚后全部斩首示众,剩余的包衣奴才的奴籍也缩短到一年,在这次普查中有功的,比如张学礼还分到了八亩地,一时庄民都安静下来了。

  这次倒没在商人中发现什么细作,但在军队里挖出了五个探子,全部是石庭柱和张大猷的亲族,也被斩头示众,这次由他们发动的骚乱风波就这么平息了,不,还没有彻底平息——因为我们刚直不阿的史可法史大人还在狂怒之中呢。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