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城濮之战(上)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公元前633年,晋国内部发生巨大变革,尤其在军事方面。这一年晋文公将晋国原来的二军扩充为左中右三军,每个军任命一个正、副元帅,正元帅称“将”,副元帅称“佐”。这六个人被称为“六卿”,中军将权力最大,号称“正卿”。第一代六卿: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注意,狐偃不是正卿,但是他握有实权。晋文公的这份官职表起到调和晋国内部大臣内斗的作用,有利于晋国上下一心。

  与此同时,楚成王也在厉兵秣马。他命令令尹成得臣训练人马,意图窥探中原。

  成得臣年纪不大,功劳也不大,他之所以能当上楚国令尹,就是因为他来自“若敖氏”。

  若敖氏是楚国最大的贵族,起源于楚国王室,和楚成王都有血缘关系。上一任令尹就是若敖氏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成得臣就这么轻易地当上令尹。成得臣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晋国最终就是用这个弱点击败了楚国。

  铺垫说完了,接着上一章。

  宋成公即位之初受楚成王的胁迫,不得不朝见楚国。晋文公上台后礼贤下士,留心国政,晋国俨然成为强国。宋成公一想:楚国是我的仇人,我去侍奉它太丢人了,不如改投晋国。

  晋文公接受了宋成公的请求,因为他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大战。

  果不其然,楚成王将积聚已久的力量全部发泄在宋国头上。楚国派出骇人的十几万大军对宋国发起进攻。

  宋成公其实也是有准备的,他选择臣服晋国就等于得罪楚国,所以他早就想好怎么承受楚成王的怒火。

  宋成公将军队集中到都城商丘,和楚国死磕。晋文公收到宋成公的求援信没直接去救,他的出兵路线就暴露了晋国对这场战争有着多么深远的考虑。

  公元前632年,晋国向卫国借道讨伐曹国。

  卫、曹都是楚国的附庸,而他们的位置对晋国来说太重要。如果晋文公现在就出兵救宋,那么这两国正好在晋军后面,难保他们不闹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晋文公一定要先收伏他们。

  卫成公对晋献公假道灭虢的故事还记忆犹新,一口回绝了晋文公的借道要求。的确,就算卫成公借道了晋文公也不会放过他。

  不过在绝对实力面前卫国借不借道不是他卫成公说了算。卫军和晋军一交手就知道,晋军不是好惹的。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兵种是车兵,不巧,晋国拥有当时中国最强的车兵部队。卫国才打了几天就被打的人仰马翻。

  关键时刻楚成王的来信让卫成公的腰板又硬了。楚国在宋国久攻不下,楚成王担心晋国趁机渔利,所以他让鲁国派兵救卫。

  晋文公看到鲁国出兵着实遭到不小的打击。楚国的附庸太多了,如果都这么听楚国的话,晋国根本打不完。这次楚成王之所以能号集十几万人马,附庸国出了不少力。

  关键时刻,齐国的一场政变救了晋国。

  公元前632年,齐孝公病死,三贵中唯一幸存的开方弑杀太子,立吕潘即位,史称齐昭公。

  齐昭公一生没什么建树,但是在他刚刚即位时发生城濮之战,而他选择和晋国共存亡!

  拥有晋齐联军的晋文公自信爆棚,继续猛攻卫国。齐国的加入对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鲁国慌得撤回了派出的援军。为了推卸责任,还把主帅杀了。晋文公迫于战局没跟他较真。卫国则发生内乱,大臣元咺发动政变,赶走卫成公,立姬瑕为君,史称卫中废公。随后,卫国宣布投降。晋国连续收服卫、鲁两国。

  晋文公来不及高兴,直扑曹国。

  曹共公和晋文公的恩怨天下皆知,所以曹共公根本没打算投降。他和宋成公一样,把军队调到都城,和敌人死磕。

  晋军擅长野战,攻城是短板。根据史料记载,晋军在陶丘城下遭受重创,连中军将郤縠都战死了。晋文公让先轸代替郤縠为中军元帅,让胥臣代替先轸为下军佐。。

  此时,宋国使者传话来:晋国再不来我们宋国就要灭亡了!

  可晋文公这还在望城兴叹呢。这次困局怎么破解呢?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