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蛇本欲捕食,忽然被强敌天狼截断了前路,心头大恼,转而将头对准了天狼,天狼“锁愁”好像并不急于进攻,等到蛇前身昂起,头部力竭下落之际,倏然扑上,张嘴死死咬住毒蛇的颈项,摇动摔打。那条毒蛇就势扭动躯体,紧紧缠住天狼,一颗毒牙咬进天狼皮毛里,不肯放松。
林战听到撕打声响,转眼看时,情形已可怖至极,天狼与毒蛇翻滚于一处,林战想出手帮天狼“锁愁”,却苦于无处下手可打。那条蛇已将天狼全身缠绕得密密无隙。翻滚了好一会儿,蛇才渐渐松了缠绕的身体,天狼也疲惫地松开了牙齿,林战自小生在水乡,知道蛇还会再次蓄力反攻,便折了一截小树枝,又一折两段,将长的一段握在手中,短的砸向蛇头,那蛇头被树枝打中,果然再次一跃而起扑向林战,林战早有准备,正如长辈所言,面对敌手,一定要一招制敌,不可让对手有第二次出击的机会,林战将手中尖尖的树枝刺向蛇颈,一招刺穿了毒蛇七寸。他怕蛇还不死还会再伺机反击,狠狠将蛇头插在地上。
林战转身抱起天狼,拨开毫毛,见天狼伤口已变成墨黑色,他也不及多想,知道再耽搁一会天狼便会不救身亡,连忙俯下头,张口吸吮天狼伤处的毒液,一股腥臭直呛入喉头,好在林战体内已中过蝮蛇毒,天下再厉害的剧毒于他早已无甚大碍。他自己却不知也没曾多想过这些,若非如此巧合,他哪里还有性命在,定会与天狼一起命丧黄泉。等到他吸完了毒液,天狼“锁愁”的瞳孔由灰暗又变得幽绿清澈,像是又添了好多惆怅。
林战将天狼背在肩上,回到小屋,放置在床上。猿告别看到天狼受了伤,便跑去查看那条毒蛇,然后折回到林中,采了几株艽菰草,用嘴咀嚼碎了,吐出药汁,敷于伤口处。林战见了,也拿了一棵,放在口中咀嚼,却感入口恶臭难闻,一时苦不堪言,心想,这东西又苦又臭,不知猿告别为何不觉得,竟然咀嚼得很坦然,也真是怪了。艽菰草是专治蛇毒的,本来是没有臭味的,只是一旦入口,与唾液混和了,便会奇臭奇苦无比。林战虽然觉得那草药奇苦,但想:人人都传言天狼凶狠毒辣,专吃人肉,不想它却能舍却了自己的安危救了我一命,我为它治疗一下伤口怎能嫌苦臭呢?便也学着猿告别的样子,大口大口咀嚼起来,然后将那些药沫儿细细涂在天狼的伤口上,再次咀嚼时,竟然也和猿告别一样,并不觉得有多么苦臭了。
天狼的伤势渐渐好转起来,虽已无性命之忧,它却恹恹不欢,林战感激它的救命之恩,寸步不离照顾着它。怕它会出现什么意外。
自从中了沐春风的千年蝮蛇蛇毒,又挨了斩天狼的一记赤煞神掌,林战以为必然是活不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可是直到现在已是一年有余了,自己性命却竟然无忧无虞,知是幸遇陈抟道长授以胎息诀,每日勤苦练习,平衡阴阳,又得以引导疏通经脉,才得以挽救自己性命。只是体内至阴蛇毒与至阳的赤煞神掌两相冲碍,每天里偶尔还会忽发阴寒,浑身颤栗,或者赤煞掌至阳热灼难耐,内心肺腑犹是如炙如焚。自落入天狼谷后,知自己还能残喘活命,不会如沐春风所说会在四十九天后死去,竟然日夜想离开这里,故而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苦练胎息诀,调和阴阳平衡。
折腾了半天,林战渐觉疲惫,和衣躺在床上,小息片刻。不知不觉中,竟忽忽悠悠进了梦乡,恍惚间见一长须老者,出现在眼前,不知从何而来,如凌虚而至。老者衣带翩然,缓步进得屋来。林战慌忙起身,揣测老者或是这茅屋主人回天剑客。想着便上前屈膝下拜,口中称谢:“老前辈,晚生因落难于此,未经前辈肯允,私下留居,多有打扰,谢谢前辈收留之恩。”
那老者也不搭话。林战以为自己不曾告知人家,自己便住在这里经年之久,回天剑客大概生气了,心虚中抬眼细看,见老者鹤发童颜,矍然晴朗,一副慈眉善目,手持一碧玉竹箫,和颜悦色说道:“我久已不居此处,你便安心住下吧,不必客气。你与猿告别对剑之时,我见你不得要领,趁此闲暇,来指点你一二,待会你且用心记下。”
老者说罢,抽下壁上长剑,递与林战又道:“我自练成回天剑法后,发誓不再使用剑,我以箫为剑,比划几招,你要看清了。”老者秉箫在手,以箫为剑,展开身臂,又道:“所谓剑法,不在于武,意在神韵;起,要处高临深;刺,要溥畅而至;昂,飘忽淜滂;怒,激扬耾耾。剑所到之处,或萧条众芳,或回穴转移;乘高如翔,潜底若游,矫似猿,迅犹电。后发而先至,汹汹而无声,淡淡如长风,剑随心神,游刃而有余。自古以来,上神无名,绝技亦无名。所谓绝技,随心而生,瞬间而成,随机百变,方可谓之天下绝技。故而,绝技毫无章法可循,毫无套路可辨;是由灵感与胸襟刹时铸就。剑法一旦有了章法套路,便宛如一都块死寂之石,毫无生气活泼可言,再也不能生出惊艳之美来。所以,你切切记下,万事不可拘束于章法。”
老者一边训导一边舞剑,林战手持长剑,心神聚集,切切记下老者一言一语,融通领会老者灵气神韵,只觉得老者舞剑的气势万般得好,却又说不上是何处精妙。想要赞颂一句,却又不敢,恐一言吐出而失却其风采,只是暗暗融入心底。
老者收势停剑,携林战走进室内,抄起书桌上的一本札记,递到林战手上,叮嘱道:“这本札记是我修养心得,感悟言录,你以后多多翻阅,虽谈不上是金玉良言,总是对你有益。人常说,与圣人交流,可陶冶情操,与益友交谈,可熏染修为。读书可视为与圣人交流,读读札记可当作与友交谈,犹如席地对饮,畅言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