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3 人多势众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金城这一场会议之后过了三天,朱逢的死讯传来,被人袭杀于途,死在了离家不远的山野中。

  沈哲子得讯的时候,还在与乡中各家商讨募军细则,消息交到手中,直接在席中传示。而众人在得知这消息后,也都半是喟叹、半是惋惜,也不乏人流露出忐忑或是若有所思,但也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流连太久。

  秩序之下不乏混乱,而纷争之中同样也有秩序的存在。沈哲子并没有派人劫杀朱逢,如果他有这样的想法,根本不必放其离开。至于此人究竟死在谁的手里,也不必深究。

  朱逢其人不算庸类,活着的时候是乡土一豪强,死了也会带来不小的变数。而在座这些乡人们,得讯之后第一反应也不是为其悲伤,而是想要竭尽所能将变数导向自己有利的一个方向。

  所以很快,便不乏人作痛心疾首状,声色俱厉表示愿意尽起家兵部曲,要扫荡乡野抓捕凶徒,避免乡人再受强梁戕害。

  但是过不多久,这一部分踊跃的人便发现气氛有些微妙,席中很多乡人们神态冷漠,对此兴趣乏乏,而包括沈哲子在内的几名淮南官员,也都沉默不语。这样一来,便显示出他们似乎有些过分跳脱,于是便也都讪讪坐下。

  “王师久战多疲,乡中却又发生此等恶事,本应不辞辛劳,歼寇于野,但眼下北虏大患当前,也实在不敢轻动。幸在乡勇募军之议已定,还要仰仗乡贤尽快促成此事,新军即成,即刻分遣乡野,杀绝贼寇,不让乡民久受其害。”

  朱逢死在这样一个时刻,或是有人野心大炽,想要兼并其众,或是有人想要以此人头投献。但这件事如何处理,其实也是沈哲子与这些乡宗约定的一个考验。

  凡事空口无凭,事实如何才最有说服力。沈哲子当然也可以霸道一些,趁着朱逢之属群龙无首,直接率众击破坞壁,尽纳其众其财。会让观者侧目心疑,人人自危。

  所以这种乡土事,还是要交给乡人解决,当然沈哲子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又对几个实力颇强、已经露出明显喜色的乡人宗长笑语道:“如今镇中,也是籍户久缺。今次用事于野,若能收捡游食之众,还是要以赈济安抚为主,不要在乡土杀戮太甚。”

  众人听到这话后,自然也都忙不迭表态,盛赞使君仁厚,算是定下一个瓜分朱逢其民的约定。至于最后的收获该要怎么分配,那也是彼此底线的一个试探了。

  对于这些乡土豪宗的执行力,沈哲子有着充分信心。须知他家本身便是土豪武宗,早年借王敦之势清扫乡中异己便心狠手辣,跟随造反半途而废后又差点被乡人们挖坑活埋。

  当乡人共保的默契被打破后,再强的豪宗门户那也斗不过群众的汪洋大海。朱逢的死仿佛一个讯号,几乎在瞬间之内便将寿春周边的乡野局势引爆。

  稍有实力野心的坞壁主们纷纷出动,以剿匪荡寇为名扑向觊觎已久的目标。而那些弱小怯斗者,也都争先恐后向寿春靠拢投诚,以求庇护。

  沈哲子便像一个经验老到的猎手,始终稳坐寿春,调兵遣将,始终将乱斗控制在一定规模内。一旦哪里稍有出格,有滥杀之嫌,即刻调集游骑,摆开出击镇压之势。

  乱斗发乎猝然,结束的也快,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六军已成,甚至就连防区驻地都形成了一个大概的规模。而代价则是,原本尚残留在乡野偏僻处的小坞壁几乎已经不存,有的被人兼并,有的则完全依附于寿春。

  郡府所掌握的丁口,在这段时间里直线飙升,前前后后最起码有一万余户丁口入籍。而在乱斗结束之后,各军也都分报剿匪成果,他们所收抚的丁口有将近两万户。

  当然这些人口眼下还没有归于郡府,需要等到沈哲子兑现承诺,那些笑到最后的坞壁主们才会乖乖将人口献出。假如沈哲子食言而肥,那么这些在乱斗中壮大起来的坞壁主们态度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而沈哲子也并没有纠结于这个问题,等到梁郡方面的资用再次运来的时候,即刻派人清点甲衣、刀剑之类军械,分别送往各军之中。与此同时,对于那些主动投靠来的小坞壁,沈哲子也并没有食言而肥的尽夺其众,而是划定屯田区域,给予他们半独立的地位。

  新建成的这六军,完全由淮南人众构成,同时也由当地乡宗分领。但其实真正独立出来,完全不受沈哲子掌控的,只有三军而已。

  其中一军便是坞壁主凌卓,其人见机得快,迅速转变态度。但却被沈哲子以商讨乡情军务为名,被扣留在了寿春,在过去那一场乡中乱斗,反而没能有所作为。但沈哲子还是授予其军主之职,毕竟其人也是坞壁主中的一个代表,而且实力完全无损。

  还有一个军主李仓,有乞活军背景,骁勇善战可谓一员悍将,本来是朱逢的部下,朱逢死后纠集了一部分坞壁据守乡人围攻,同时向寿春递来降书,因而得以保全下来,继承了相当一部分朱逢的旧部。

  最后一个情况则有些特殊,名为冯举,相对于其他坞壁主们多多少少都些流窜至此的背景,这一个冯举却是土生土长于此境,家业立此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后汉时。这冯家坞壁立于芍陂西面偏北处,千余户人众大半都是同宗血亲,倒有一点河北大坞壁的色彩。

  这三人各自立于乡境,虽然也受军号,但并不亲昵于寿春,具有着极强的独立性。他们虽然听命于郡府,但沈哲子想要如臂使指的调度使用,想来也不可能。

  至于另外三名军主,其中一个便是那个乔球,此人本是早年戴渊北上钳制祖逖时的旧将,后来戴渊被王敦斩杀便投靠豫州军。祖约率众谋反时,与桓宣一同脱离了祖约,但却也并未远去,只是远遁于野。沈哲子入镇后礼请,才又复归于王统。

  还有一个名为韩呈,乃是早前引郭诵部兵入寿春的当地乡人,其人本身倒没有太强力的部曲,但因有此功,也笼络一部分乡人凑成一军人马。

  至于最后一个,沈哲子干脆任命自己的门生田景,实在是因为当地这些坞壁主们也挑不出能够服众且兼具才能的人选了。至于另外那些有军功的淮南乡人们,也都被沈哲子拣选收编入军,算是雨露均沾。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肃清乡野兼具募众成军,待到尘埃落定,毫无疑问沈哲子对此境的掌控力大增。不再是坞壁林立,不受约束,虽然仍有几分不和谐,比如那独立于淮南军防务之外的三军。

  但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构建起一个清晰明朗的秩序,已经相当难得,无谓强求完美。如今在寿春周边,加上那三军之众,淮南军有正规旗号编制的甲士,已经超过了五万人!

  而在梁郡、合肥和历阳之间,如果战事需要的话,仍能陆续抽调一万多预备队。但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经营。所以眼下并不急于抽调整编成军。

  就算是这样,寿春所集结的兵力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事实上如果不是在乱斗中,各家捐输十余万斛粮,寿春已经有断粮之危。

  年前沈家倾尽家财,大治梁郡,纵有一些剩余,也早在淮南一战消耗殆尽。幸在眼下寿春格局已成,沈哲子可以将重心放在引流江东民财物力上面。

  年前大治梁郡,为了争抢时间,加上当时江北形势尚不算明朗,所以沈家只能搬空仓底独力开拓。虽然他家主持吴中商盟和都中鼎仓,但那些参与者也是有利益诉求的,在明显看不到回报前景的时候,沈家如果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自乱阵脚。

  可是现在不同了,如今寿春重镇已复,淮水一线固防。沈哲子执掌甲士五万余众,整个淮南以下已无兵灾侵扰。

  而且经过这一番肃清,郡府所掌握的人丁数目也是激增,陡然数倍,已经达到二十余万众。当然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是掌握于依附来的坞壁主手中,这也是沈哲子留下的余地,不想把事情做绝。随着他在寿春坐镇日久,这一部分人众在未来肯定也会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入籍,不再荫庇于门户之内。

  无论在任何年代,人口就意味着财富。更何况,寿春周边地理环境极为优越,开发程度甚至还要胜过会稽。只要稍假投入,便会有着源源不断的收获。

  吴中商盟运作经年,最起码吴中那些人家早已经习惯家财挥洒于外,利润滚滚而来的经营。尤其坐镇淮南的,又是他们吴中首领的沈家,所以甚至不需要怎么去动员,早在春潮伊始,便有江东大量时人乘船北上,寻觅财富机会。

  这些人到来的时候,淮南乡人热斗正酣。他们亲眼见识到,驸马就算是到了江北,仍然也是坏得冒泡,那些坞壁主们翻不了天,所以信心无疑更大起来。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