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府试二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第一场考试以后,大多数人都自觉满意,也有少数未考好的,躲在房间里暗自难过,这时会有同伴或友人纷纷劝解,这府试和省试还有一点小差别,不看单科,三场累计后录取,只要在后两场考好,还是有机会的。

  次日休息一日,各考生纷纷在房内恶补,以求在第二日再创佳绩,金陵街头鲜见士子出现。第二天同一时辰,第二场开考,各考生的位子又被重新安排。吴应礼被分在乙场四十六号,坐定后,他不禁发起呆来,第一场帖经他是考砸了,虽然他也是进士出身,但几十年未碰经书,早就忘光了,最后勉强做了个三通,其中还未记全。很快有人将笔、墨、纸张等用具一一下发,他小心翼翼的写上自己的化名:河南府吴应,这个牒是他临时办的,李希烈对他参加江南东道的府试颇不以为然,责令他尽快进行调查,直到他把自己的目的说明后,李希烈才勉强同意。

  辰时正,考官发下试题:1、诗三首为必作2、赋或文可选其中一篇。以上皆有命题,参照《文选》而作。

  这对吴应礼不难,他一挥而就,便交卷走了,这一天的考试散场较早,大唐士子哪有不会写诗的,只是水平高低罢了。

  第二场考试结束后,大街上的士子明显的多了起来,秦淮河边的花船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士子们在聚会饮酒,‘大唐科举,以诗取士’,故诗文考结束后,大家都放松了心情,人人皆以自己的诗为上上之作,但要他吟出来,却又找来各种理由推脱搪塞,不肯明言。

  入夜,各处华灯初上,在三元酒楼靠窗的一间包厢里,坐着七、八个士子正在饮酒论事,两名乐女在一旁低吟浅唱助兴、窗外便是秦淮河,隐隐可闻脂粉的香味,六月的金陵风情正浓,薰风拂面,酒色醉人,这几人正是从京里结伴来的张去疾一行,这半月来吴应礼用心结交他们,已和他们打成一片,要不是身份特殊,吴应礼早邀他们去河南发展去了。

  “畅兄,今天难得你这个铁公鸡拔了一毛,我非要喝他二十杯不可。”张去疾嚷嚷着大声说道。

  “去疾兄,你已经喝得太多了,别忘了后日还有一场呢?”另一名士子杜崇提醒张去疾道,他便是户部尚书杜鸿渐之子,几年的进士科都未中,又不肯受其父荫,便和张去疾等人一起来江南碰运气。

  “杜兄,诗都写完了,还在乎第三场吗?你的策论一直有名,却屡试不中,不就是诗文欠佳吗?”今天请客的畅当见杜崇不肯多喝,便忍不住揭了他的老底。

  “你!”杜崇闻言气结。

  “畅兄,别乱说话,你喝得还没有我多,就要装醉,莫不是想赖帐不成?”张去疾见畅当出言不逊,便连忙出来打圆场,他眼睛一斜,见另一同伴韦应物只管喝酒不语,便出言挑道:“我素知应物兄海量,但也不能只喝不说吧!你来说说看,诗文和对策哪一个重要?”

  韦应物今年三十岁,是韦家直系子弟,早年曾入宫做李亨的侍卫,后来从文,今年的进士科落了榜,是后赶来的参加府试的,此人一向寡言语,但见识却高,他见张去疾问他,便沉声说道:“长安自然是重诗文,可这里不是长安,你们只要知道李月本人看重的是什么?那今年江南的第一次府试什么更重要,不就明白了吗?”

  众人闻言,皆沉思起来,良久,张去疾方说道:“家父在世时,我曾听他说过,李月在天宝十二年的乡试时,选的是策论,《试述大唐地域对政治的影响》,崔光远看了连声称好,只因杨国忠反对才点了第二,一般人都只知道他武举的表现,却很少人知道他的乡试情况。”

  韦应物点点头说道:“正是这样!我看后日的第三场才是重中之重,我劝诸位还是少喝点吧!”

  畅当沉默了一会儿对杜崇说道:“小弟就是这张嘴无遮拦,说话不当,望杜兄海涵。”

  杜崇摇头苦笑着说道:“我自然不会怪畅兄!”

  一会儿后,畅当付了帐,各人回房去了。

  第二天,吴应礼去了江宁,他想看看李月的水军,但却进不了军营,只好雇来一渔民,驾船围着船埠绕了一圈,远远只看见船埠里只有老旧战船数十艘,看来大唐的水师精锐果真都调到泉州去了。

  下午,吴应礼又来到金陵北郊,这里驻有李月的五千铁骑,吴应礼便来到附近的酒店,和伙计聊了几句,他得知极少有军人来光顾后,便知道李月军的军纪并没有因安而废,可见战斗力依旧,由此也可推断步兵也一样,再想问时,掌柜却把小二叫了回去。一直到天快黑时,吴应礼才回到客栈,明日便是第三场考试了,疲惫不堪的吴应礼一倒下,便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天不亮,吴应礼被店里的伙计叫醒,洗梳完毕后来到大堂,早见其他人都已准备完毕,在各自书童的陪伴下就等他一起出发了。

  辰时正,第三场策论正式开始,题目有三:《司法制注疏》、《江南盐铁史考》、《流民安置》,可任选一题而作,万字以上。

  这三题的针对性都十分强,看来这策论真的才是这次府试的重心,吴应礼选了《流民安置》,在安史之乱后,他对安置河北流民颇有心德。这时,他抬眼看了看周围的士子,果然和前两场的情形大不相同,很多考生或抓耳挠腮、或眉头紧锁、或撕掉草稿另写,总之,再无头两场的从容。

  张去疾座位离吴应礼不远,他也选了《流民安置》,韦应物选了《司法制疏》,畅当和杜崇均选的是《江南盐铁史考》,几人各抒己见,将自己的胸中抱负都一一跃然于纸上。

  第二天下午,开始有士子体力不支倒下,立刻被送出考场给郎中诊治,也有考生实在写不出,交了白卷掩面而去。

  韦应物已写了数万字依然意犹未尽,只见他最后提笔写到“司法者,防大于治,太宗时曾一年不杀一人,以致刑部笔朽,盖因大治而不罪。窃以为,若以从严司法而防盗,不如授百姓于渔,使百姓食有黍、穿有衣、住有房,外无鳏夫、内无怨妇,如此,何人愿为盗?再广办教育、令顽童入学以施道德,开启民智,这方才是治本之道,否则民不聊生,纵有万吏也难防一盗!”

  韦应物写着写着,突然觉得纸面亮了起来,不禁抬头一看,只见一人在掌灯细读自己的文章,再一看,发现竟是自己曾在宫中见过的大将军李月,他本能地刚要站起来,却被李月一把按住肩头,赞许地微微一笑,拍了他两下,转身离去了,韦应物不由得心潮起伏,草草地检查一遍后便交了卷。

  这时,吴应礼、张去疾等人也先后交了卷,出得贡院,韦应物仰望着夜空点点星光,胸中似有万千的抱负要大声地喊出来。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