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打架事件(第一节)
0.1秒记住本站域名 [ixs.cc]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进入小雪以来,天气就没有晴朗过,而且几乎每天都在下地霜。一天比一天厚的地霜,不仅冻坏了各种农作物,就连家门口摆放的陶制水缸,也要受到牵连——一下地霜,水就会结冰,水一旦结冰严重就能把水缸撑裂。村里没有售卖水缸,想要换新的还要到镇上集市去买。但人们通常不会去买新的水缸,他们会用铁丝将裂开的水缸箍紧,再涂一层白石灰将缝隙堵住,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没有人喜欢这种天气!这天寒地冻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人小孩的手脚都被冻坏了,开裂的开裂、长冻疮的长冻疮。最为让人揪心的,是采石坑有一个老人因为承受不了这份严寒,撒手人寰了。除了人们受到影响,菜园子里的菜也被冻坏了,就连耐寒的芥菜,叶子也被冻坏了,花菜、包菜甚至出现了绝收的现象——这样情况在山里里可谓是十分严重!哪个家庭不是指望着这些菜能够端上饭桌,能够喂养禽畜……

  这个冬天虽然寒冷异常,但对于叶德明一家而言,却是快乐无比——由于工地上基本没活干了,叶永实早早就从隔壁石岭县回家了,并且能够在家里待到春节之后。

  不仅是叶德明高兴,张爱华也是日盼夜盼丈夫能够回到身边。

  叶永实一回来,家里的鸡鸭就遭了殃。张爱华每隔四五天就会杀上一只给丈夫吃,才半个月时间,她就杀了一只鸭子、两只母鸡。直到她丈夫一直抱怨,说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了,她才放过那些鸡鸭。她此举不仅是要给丈夫补补身子,也是为了让丈夫感受家里的好、家里的温暖。

  回来之后,永实只是歇了两天时间,就开始忙活起来。田地里已经没有什么大活,但家里总有一些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灶膛外面的水泥让灶火烤得开裂脱落了,他就让采石坑的马来健运了两包水泥回来,重新对灶膛上了一遍水泥。还剩下不少水泥。他干脆找来当初建房子剩下的砖头,自己鼓捣着做了一个煤炉灶。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烧蜂窝煤,他也不想落后别人。此时的上山村,能不能烧蜂窝煤已然成为评定各家家境的标准。就连最为吝啬的叶进来,也已经烧起了蜂窝煤。烧蜂窝煤多好,简单省事!不仅少了上山割铁芒箕、砍柴火的麻烦,还少了被烟熏火燎的痛苦。

  新家倒没有多少需要修补的地方,但长时间没有住人的老屋,已经开始呈现破败的迹象。不管住不住人,祖上留下来的老屋,总不能任其破败下去吧!而且,前段时间老母不知道怎么了,吵吵闹闹非要从新家搬到老屋去不可,但永诚就是坚决不同意。永实回来了,老母就找他哭哭咧咧,坚持要搬回老屋。

  农村人建了新房子,家里的老人一般不会主动住进新房子,而是守着老屋终老。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对老屋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一方面是老人总是借口住不惯新房子;再者,老人也怕自己会弄脏了新房子,惹儿孙们嫌弃……

  当初新房子建好之后,永诚坚持要老人搬进新家享几天福,可老人坚决不肯,总是说自己不想离开老屋,也离不了老屋。除了老人不肯之外,惠珍与爱华心里也倾向于让老人留在老屋。但两人害怕旁人会说什么闲话,对此事一直保持着沉默,既不支持永诚,也不反对老人。最后,永诚索性将老母的衣物全部搬到新家,又把老母的床榻也拆了上来,老人这才不得不住进新家。

  但她始终念念不忘要搬回老屋。

  虽然永实听不得老母哭哭咧咧,但又不敢自作主张让老母搬回老屋。不过,回来的这些天,他倒是看出了一些情况——老母之所以一再坚持,除了自身对老屋的情感之外,恐怕还与两个儿媳妇脱不了干系。他明显感觉到,老母在两个儿媳妇面前总是表现得十分谨慎,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看她们的脸色,生怕哪里做不好就会开罪了她们,从而遭了白眼或者嫌话。他看得出来,惠珍和爱华其实是不愿意老人住到新房子里——与其说什么嫌弃老人会弄脏新家,还不如直白一点,直接说害怕老人会在新家里没了。

  农村人最忌讳这些,而且新房子更是有这种讲究。一旦老人在新房子里没了,那新房子就变得不吉利了。

  永实看出了端倪,心里却是难受得不行。他哪里愿意看到黄土已经埋到脖子的老母,到老了反倒越活越不自在。他心疼一辈子没有过得几天好日子的老母,心里也想着倘若老母在老屋能多过几天自在日子,那还不如让她搬回老屋,省得尽要看两个儿媳妇的脸色。

  在老母又一次找他哭诉之时,他当即前往老屋收拾修葺一番,也不管永诚是支持还是反对,就将老母的衣物、床榻一并搬回老屋,柴米油盐也全都为她准备妥当。他知道老母离不了要喂养一些禽畜,还特意从自家抓了一窝鸡雏以及一窝小兔子给老母……

  永诚万万想不到,永实竟然会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让老母搬回老屋。即使分家了,他们终究是一个整体,但凡有什么事情,两个弟弟都会告知一声、或者请示一下,可谁想这次……他觉得永实的做法太过分了!

  他准备制止永实的行为。然而,当他看到老母收拾东西之时,那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他就明白老母是真心想回老屋住!而惠珍与爱华对此却一言不发,甚至没有半点反对或者挽留老人的意思,就让他看出了她们对此的态度。其实他早就看出两个妇人巴不得老人早点搬回老屋,只是碍于他的威严,而且惧怕旁人的唇舌,才一直不敢提这茬子事情。如今,永实却出来当这个出头鸟,不也正中了她们的下怀,她们哪有反对或者挽留的道理!

  唉!虽然永诚不忍心,但老母非得坚持搬回老屋,与其与她纠缠,还不如干脆遂了她的意愿,省得她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况且,家里就只有他一人坚持让老母留在新家的话,这万一日后出现什么状况,其他人难免会怪罪于他。也罢,反正老屋与新家也就几脚的距离,自己以后对老母多照应一些就是。

  老人离不开老屋,最重要的是老人对老屋充满了感情。她一辈子生活在老屋,按老思想说,她丈夫的魂还在老屋,她守着老屋也就是守着她的丈夫。其实这与永诚离不开那棵老柿子树的道理是一样的——人活一世,不可能尽讲究一张嘴,总还会有一些不能割舍的情怀……

  一个难得有阳光的清晨,许多人家都忙着将地瓜挑到碾米厂加工。人们早就将地瓜洗干净了,只是前段时间一直不见晴,就不敢挑到碾米厂——若是没有充足的阳光,是万万晒不成地瓜粉的。

  章宏吃完早饭,就背上书包来到堂叔德明家,喊他一块去上学。两人从幼儿班开始,上学、放学一直都是形影不离。

  德明家早上吃的是地瓜稀饭。

  张爱华见到章宏过来,就从老碗里拿了半块地瓜,要他带着路上吃。但章宏已经吃饱了肚子,连连推说不要。张爱华自知半块地瓜算不得什么东西,也只好作罢。

  德明迅速将碗里的稀饭以及手里的半块地瓜吃完,就背上书包与章宏一起往学校走去。

  走到大马路上,德明从口袋里拿出两粒陈皮应子分给章宏。

  章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陈皮应子,就问德明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德明一边拆开糖纸,一边回答说:“我爸从石岭县带回来的!我妈小气,舍不得给我吃,我爸就偷偷拿了几粒给我……”

  说完,他把陈皮应子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章宏也拆开糖纸,将陈皮应子放进嘴里。

  今早的德明显得很高兴,说道:“我爸在家就是好!有他在,我妈就不敢一个劲差遣我干活;有他在,家里总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哈……早上我爸还给了我一块钱呢!”

  他微笑着把钱拿了出来,继续说道:“等到课间操,我们就到叶进来的小卖部里买麦芽糖吃!”

  章宏摇了摇头,说道:“我才不去叶进来的小卖部……”

  德明这才想起叶进来一直讨厌章宏,并且从来不会给章宏好脸色,出于这一点,章宏从来不会到叶进来的小卖部里买东西。

  他只好改口道:“那我去买,到时候分你一半。”

  麦芽糖一毛钱一片,一块钱能买十片,对于山里孩子而言,算得上“奢侈品”了。

  章宏淡淡地答应了一声。

  若在以前,德明是绝不可能有这么多零花钱的。他妈比较小气,从来不会给他什么零花钱,甚至连他找她要钱买铅笔本子,她也是扣扣缩缩,甚至盘问半天,到最后还要检查他是否真的拿钱去买铅笔本子了。也就只有他爸回家或者离家的时候,会给他一些零花钱。

  德明每次都要小心藏着,不然万一被他妈发现了,说不定还会把钱拿走。

  他把钱放回口袋里,对章宏露出一个幸福的笑容。

  其实,只要父亲能够待在家里,就算是没有零花钱,他也会觉得很幸福。

  而他要比章宏幸福!虽然他经常要做一些家务活、农活,但至少他妈一直在他的身边,他爸隔三岔五也能回来住上几天。

  章宏能够感受到德明的幸福。可是,这种幸福恰恰是他所无法拥有的——他开始失落起来!他爸妈已经好几年不在他的身边了,他甚至都忘了他有多久没有见过他的父母,他甚至都快想不起父母长什么样子了。

  而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乡背井到远方的城市寻梦,中国改变开放的大地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像章宏这样的孩子。在这个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亲情被时空无情地阻隔了,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也许亲情的维系,仅仅只能靠一张褪色的老照片,只能靠一份日复一日的思念与牵挂……

  再过几天学校就该期末考了。期末考之后,春节很快就要到来了!在那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会有多少人却要守着思念与牵挂呢?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点击下载小刀阅读APP,收录上百小说站,自动换源